第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衢州市开化县人大常委会高标准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

基层民意搭上立法“直通车”

■ 本报通讯员 黄新臻

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系着基层群众,被形象地称为立法汇聚民意的“直通车”。近年来,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人大常委会高标准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积极探索实践“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融合的模式,指导和帮助立法联系点灵活运用调研、座谈、走访等形式收集民意,切实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的积极性,把群众“只言片语”的法律需求,变成了“法言法语”的立法建议。

“《衢州市南孔文化传承发展条例(草案)》应突出南孔文化的差异性,并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大传承引导。”

“《衢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五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以外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建议增加‘乡村建设可参照执行’。”

“很高兴有这个平台,把我们种粮大户的意见说出来。”在《浙江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修订草案)》立法征询会上,种粮大户赖厚华结合实际,发出立法声音。

……

鲜活建议从群众中来,法律法规到群众中去,在开化县召开的部分立法意见征集座谈会上,群众代表们纷纷踊跃发言。

华埠镇基层立法联系点非常注重意见内容的典型性和意见来源的多元性,搭建“3+4+X”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网络,即在“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架构下,向下延伸增设“4”个立法联络站:开化县人民检察院华埠检察室重点加强生态环境领域意见收集;浙江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化七一电力器材有限公司加强优化营商环境领域意见收集;横街社区加强基层治理领域意见收集。组建由联络员、人大代表、基层群众等组成的立法信息采集队伍,充分听取收集各行业、各群体的意见建议,目前该点共有征询单位47家、联络站21家、立法咨询专家库专家39名,立法信息采集员近百名。

华埠镇基层立法联系点立足自身优势,以人大工作联系面为基础,将立法征求意见的网络延伸到基层、延伸到生产生活一线,主动走访选民群众,问询专家和骨干,从社会“神经末梢”收集立法“金点子”。依托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人大代表联系选民群众制度化平台开展工作,搜集群众关注的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

近年来,该立法联系点重点参与了《浙江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浙江省就业促进条例》《浙江省家政服务条例》《衢州市国际花园城市促进条例》等18个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建议,提出修改意见建议62条。这些原汁原味基层的声音直达立法机关,让立法更科学、更民主。

“我们每个村社都是立法信息收集站,不仅设有意见建议征集箱,还可通过人大代表履职综合应用基层单元立法监督平台等“线上”方式征询意见,群众也可通过‘两码’发表意见,线上线下都可以反映意见建议。”华埠镇人大代表、枫树底社区书记夏璐介绍。

温馨的接访室、简约的会议室,公示的人大代表信息一目了然……基层立法联系点和人大代表联络站“站点合一”,来访群众只要走进立法联系点,不论是为立法建言献策,还是反映民声民情,都能“一站式受理”。代表对进站收集的意见进行分类梳理、跟踪反馈,涉及立法的意见建议归纳转译成“法言法语”,形成立法建议上报相应立法机关。

在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基础上,开化县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从参与立法向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不断延伸,在新时代新征程民主法治建设中更好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将联系点打造为法治宣传、讲好中国民主故事的重要阵地,为助推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动能。通过积极引入“网格+普法”“党建+法治”模式,在“国家宪法日”以及重大节假日,依托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小区和谐法治广场、人大代表之家等阵地,开展系列普法宣传活动。

自2020年起,该立法联系点经常开展“基层代表微讲堂”活动,目前已授课20余场,内容涉及普及法律知识、维护公民权益等,一场场普法宣传深入人心,扩大了法治宣传覆盖面,让群众更好地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下一步,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将不断拓展公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进一步完善立法联系机制,切实提升公众在立法过程中的参与度,让立法这件专业事变成群众熟悉的身边事,真正使民主立法做到“全链接、全方位、全覆盖”,达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目的,努力把华埠镇基层立法联系点打造成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样板。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