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四川多地政务服务接入DeepSeek大模型

有问题AI来回答 快速之外更需精准

■ 蒋君芳

“办理退休相关手续,要准备哪些材料?”近日,在四川省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内一块电子屏上的数字人“绵宝”吸引不少办事群众驻足。一名群众提问后,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不久的“绵宝”思索几秒后给出详细答案。

继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宣布在政务服务外网私有化部署DeepSeek大模型之后,最近,四川省多个市、县(区)宣布完成政务服务领域DeepSeek接入工作。

各地出现接入DeepSeek“热”

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效率是各地政务服务系统积极拥抱AI的一个重要原因。成都市郫都区智慧政务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孔繁强说:“接入DeepSeek的智能客服‘小郫在线’,一分钟内可处理100个对话。”

“线下办事前,市民可通过线上智能客服咨询相关政策法规、办事地点、咨询电话。”绵阳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科(信息技术科)副科长吴京昊介绍,通过接入大模型,当地构建起“7×24小时智能应答+人工兜底保障”双轨机制,线上咨询占比突破60%,窗口等候时间压减至5分钟内。

这一波接入热潮涌向DeepSeek这一国产大模型,主要因其是开源大模型。多位相关人士表示,在接入大模型时首先会考虑私有化部署,也就是将模型架构部署至本地服务器,再将自有数据处理后“投喂”给大模型,构建本地化知识库。这一方式既能较大程度确保安全性,还能提高运行效率。

“DeepSeek模型在中文场景中有较好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更适合国内用户。”作为本地化部署服务提供商,四川华鲲振宇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正在感受这波热潮。公司AI解决方案总监王恩今介绍,公司正为郫都政务服务提供DeepSeek私有化部署服务。

实际体验有“温差”

四川省各地政务服务接入DeepSeek的场景主要集中在智能问答、材料预审、公文写作等领域。其中,面向公众的智能问答,尤为受关注。

有调查发现,智能问答的实际体验有“温差”。在成都经营一家小微企业的王方表示,自己在向某区县接入DeepSeek的政务服务助手提问“开办企业需要提供哪些资料”时,它给出的答案不是很完整。“其中提到了‘如果股东是民办非企业单位,需要提供相关登记证复印件’,这个‘相关登记证’回答得很模糊。”

不少地方政务服务系统相关负责人坦言,因为本地知识库的建设不够完善,智能客服给出的一些答案还不尽如人意。“政务服务领域对大模型的容错率非常低,必须非常精准。”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范逢春说,在政策咨询场景中,如果系统提供的答案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可能会为群众办事带来麻烦。

王恩今说,大模型回答不完整,可能和知识库内容不够丰富有关,而回答错误则可能和查找方式有关。如果用户问题表述模糊、不完整或语义不明,DeepSeek可能难以理解问题的意图,无法给出准确回答。“后期,可通过技术调整解决。通过让大模型追问,引导提问者逐步将问题补充完整,从而提供更精准的回答。”

版本上马前需慎重

体验“温差”也可能和部署的版本有关。“我们现在接入的DeepSeek版本是轻量化模型。”遂宁市政务服务和数据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侯晓辉介绍,遂宁正加快部署性能更强的DeepSeek“满血版”模型。

不过,对于是否上“满血版”,王恩今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政务机构在接入DeepSeek前应先思考清楚具体要用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不同的场景,可能对应的是不同参数版本的DeepSeek。不同参数版本的本地化部署,需匹配的服务器、算力是不一样的。如果匆忙上马,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

对于应用场景的判断和选择,范逢春认为,对于政策咨询、信息查询这些高频、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可以优先引入DeepSeek以提升效率。对于一些复杂、涉及重大决策的业务,应从确保安全的角度出发,稳步推进。“热潮之下,还应保持一种冷思考,不能‘神化’各种大模型。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技术,一旦出现故障,可能直接影响服务的正常运行。”

(据《四川日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