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倾听来自乡镇人大履职的铿锵足音

——吉安县人大常委会指导乡镇人大建设工作略记

■ 本报通讯员 刘建华

乡镇人大工作是地方各级人大工作的基础,是实现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效载体。江西省吉安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积极指导乡镇人大主席团建设,补齐乡镇人大工作短板,打造乡镇人大代表履职样板,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见效。

布局落子 让改革有“规”

近年来,吉安县人大常委会从全局出发谋划乡镇人大建设,把规范和加强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制度建设作为重要任务,针对乡镇人大工作中主席团定位不准、监督不力、人大代表归属感不强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县委出台《关于加强乡镇人大主席团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从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组织体系、明确职责职能、严格监督工作、优化代表服务、强化工作保障六个方面出台16项措施,将考核指标逐一量化,积极推进乡镇人大和人大主席团规范化建设。

同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动问需、问计、问效于民,确保乡镇人大工作始终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之上。通过指导落实“两个联系”制度,抓实“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环节,开展人大代表“两进六到户”活动,把收集、办理、落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作为主要任务来抓,使人大代表的声音有了力度、有了效果,有力保障人大代表更好地依法履职、有效履职。常态化邀请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列席县人大常委会会议、参加县人大常委会重要活动,增强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履职活力、工作动力。2024年,各乡镇代表团上报意见建议151件,比换届前增长91.14%。

提质增效 让代表有“感”

宽敞明亮的代表联络站、宣传栏上公开的代表信息、写满了人大代表履职情况的记录册、快捷实用的数字化人大系统……走进吉安县永和镇人大,一片新景象展现在选民眼前。

“小阵地”释放“大能量”,吉安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作用,着力建强乡镇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载体。打造一个联合阵地——推行“代表联络站+乡镇人大主席团”模式,按照“优化布局、延伸覆盖、提质增效”要求,投入260余万元,在19个乡镇打造规范化标准化代表联络站(点)44个。配强一支主席团队伍——推选一批年轻有干劲、产业带头人、农民贴心人成为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目前,乡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有111名,占总人数的69.4%,平均年龄为44.3岁,产业带头人有23名。健全一套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乡镇人大14项职权、主席团9项职权得到正确、有效行使,从制度上规范乡镇人大履职行权,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述职评议、执法检查等活动。

乡镇人大代表履职安了“家”,人大“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乡镇人大主席团的新动能被激活。吉安县人大常委会从出席会议、列席会议、提出建议意见、参加履职学习培训、开展调研视察、走访接待选民、为民办实事、向选民述职入手,让人大代表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履职动态管理实现公开化,各乡镇人大在江西数字人大、庐陵人大中建立活动开展台账、履职电子台账,对人大代表履职行为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提升人大代表履职意识。追求结果运用有效化,根据人大代表履职综合分析结果,将履职靠前的人大代表上报县人大常委会,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对履职不到位的人大代表进行提醒或约谈。2024年,人大代表共进站417次,调研视察62次,走访接待群众345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30余件,解决实际问题186个。

夯基垒台 让工作有“为”

为服务中心大局、答好人大“考卷”,吉安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系列主题活动,围绕县委重点工作,设定不同主题,组织四级人大代表站前台、唱主角,引导激励人大代表到一线履职、到一线服务、到一线监督,“面对面”跑出解决问题的“加速度”。

2021年以来,吉安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乡村振兴 人大代表在行动”“疫情防控 人大代表在行动”“优化营商环境 人大代表在行动”“助力十大攻坚战 人大代表在行动”等活动,组织人大代表累计走访联系选民3.1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1520余条,助力解决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乡村产业合作社管理、采砂点污染、村庄内涝、购房契税奖励申报等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针对乡镇人大工作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特点,2024年以来,吉安县人大常委会督导各乡镇人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实行主席团成员挂图作战、领衔督办民生实事项目制度,组织人大代表全过程参与、监督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共完成平安校园守护行动、庙前水小流域治理、厚丰村环村路建设、重点涝区治理等项目107个,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到民生实事项目的立项、推进、成效、评价各个环节。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