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宣传工作机制 用情用心讲好人大故事

■ 李春连 (广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研究宣传、讲清楚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讲好中国民主故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完善创新人大宣传工作机制,坚定讲好人大故事主线,全力打好“强化三力、融合三心、注重三化”三套“组合拳”,全面展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南丹的生动实践,人大新闻宣传工作有声有色。

强化“三力”蓄动能

汇聚人大宣传正能量

示范引领,表彰先进强动力。南丹县人大常委会立足总结交流县、乡人大宣传工作经验做法,采取经验交流推介和颁发荣誉证书等形式,组织召开全县人大宣传工作经验交流会,对4个先进乡镇人大和5名先进个人予以表扬,归纳梳理出加强和改进人大宣传工作经验36条。增强素养,学习调研提能力。紧扣宣传舆论阵地、工作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采取自行学习和集中调研、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请进来”和“走出去”等“三结合”方式,组织开展人大宣传工作学习调研。邀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负责人、编辑部负责人到南丹指导和授课培训,组织11名乡镇人大主席和5名优秀通讯员考察广西象州县、鹿寨县等地成熟做法与先进经验,安排机关新闻宣传工作负责同志深入乡镇开展巡回培训授课12场次。为我所用,建强队伍激活力。着眼打造一支高素质人大宣传队伍,由常委会机关党组、乡镇人大联合推荐,15名县、乡人大新闻宣传通讯员获颁聘任证书。队伍均具有大学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占71.4%,实现了“人大工作者对人大业务熟悉、新闻工作者新闻报道内行”两个优势结合。

融合“三心”强阵地

构建人大宣传立体格局

贴近民心,打造人大宣传硬平台。南丹县人大常委会全面加强人大宣传硬件设施建设,争取资金20余万元,在丹泉广场建成集古今礼法、人大立法等元素于一体的法治文化广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民法典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雕塑、专栏、图片、事例等载体呈现,形成一个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开放式民主法治文化宣传平台。广场建成开放以来,参观人数已超2万余人次,开展民主法治宣讲、法律解读、业务答疑等活动12场次,发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各类法律知识资料2000多份。紧扣中心,奏响人大宣传主旋律。秉持“人大工作重心在哪里,宣传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理念,把人大推动落实县委“1345”工作主题作为宣传重点。聚焦6项执法检查、18项专项调研视察等开展工作评议,通过提前策划、信息采集、分类指导等形式,支持和保障县、乡人大新闻宣传通讯员调研“全过程”、参与“零距离”,引导宣传队伍把镜头向64个代表联络站、832名各级人大代表履职一线聚焦。《从“矿区”向“景区”的美丽蝶变——南丹县人大常委会助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纪实》《用“小染坊”托起留守妇女的希望——记广西南丹县人大代表黎秋亿》等149篇稿件被市级以上媒体刊载。追寻初心,办好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县委召开南丹县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常委会全面落实上级安排和县委部署,征集南丹人大史料和实物、撰写纪念文章和典型案例等51篇(幅),高标准编纂大事记、策划实践展。通过开展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大家倍受鼓舞和鞭策,在追寻初心、感悟智慧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深入人心。

注重“三化”提质效

拓展人大宣传维度效能

服务精准化,实施清单式统计。南丹县人大常委会制定实施人大宣传用稿数量积分管理措施,以常委会机关和乡镇为单位,以数量表为形式、月份为节点,对宣传成果按不同层级媒体用稿数、赋予不同分值,按积分高低进行量化统计,并在次月1日提交常委会班子分析研判,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交流多元化,加强多级联动。保持与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信息中心、河池融媒体等新闻单位的“双向联系”,争取县委宣传部门的支持,拓展与《人民代表报》《广西日报》等媒体的沟通衔接,强化宣介交流,主动提供新闻线索素材,做好高质量组稿投稿,全力实现稿件采用面和采用率“双提升”。协调常态化,推进齐抓共管。把宣传工作列为常委会工作重点,梳理人大宣传工作特点和内容,主任会议每季度听取一次宣传工作汇报,根据不同情况不定期研究解决宣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关心关爱人大新闻宣传通讯员,积极为他们的成长进步铺路搭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