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 上一版   
下一篇

新书架

《故事里的精神》 李林宝 编 人民出版社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带有不同的历史特征和实践品格,其中蕴含的爱国、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元素一脉相承。 本书围绕党的百年奋斗形成的部分伟大精神,精心选取编写了近百篇简洁生动、可读性强、感染力强的小故事,用小故事解读大道理、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读者能在具体事件中、动人故事中增强对各种精神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各种精神主要内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我见青山》 李宏伟等 著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书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理论基点,系统整合经济学、管理学、可持续生态学多学科基础,构建了“理论—机制—路径—实践”四维分析框架。针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难点堵点,本书从制度协同、产权确定、资金支撑、政策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多个维度出发,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展开系统探究,提出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畅通“两山”转化路径的思考建议。 本书是一本指导实践的“案例库”,为各级领导干部、理论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实践工作者提供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激发更多地方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两山”转化新路径,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共同绘就美丽中国的壮丽画卷!

《刑法规范中的程序性要素研究》 简筱昊 著 法律出版社 本书通过梳理国内外刑法典中的程序性要素,明确程序性要素的概念类型、功能价值、体系地位等,构建了程序性要素的基础理论,为学术探索提供基准框架。 本书聚焦程序性要素司法适用、立法设计的现实痛点,提出“问题导向”的解决方案。在司法适用层面,结合典型案例,提炼裁判规则并协调与刑法基础理论的关系;在立法完善层面,区分自然犯与法定犯,提出程序性要素的增删完善建议。通过“解释论+立法论”双轨路径,为司法实务人员与立法工作者提供兼具操作性与前瞻性的参考指南。本书打破部门法壁垒,创新性借鉴民法学和行政法学研究结论,构建刑法程序性要素的规范体系。通过交叉学科方法论,为刑法学研究注入新视角,助力构建统一法秩序下的要素认定协同机制。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