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斐 王娅飞
每天的8时、12时、14时30分,是安徽省宣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大队每位民警特别关注的“法治时间”。为精准掌握执法中的“风险点”,该大队以执法办案“日评议”制度为抓手,建立“一日三提醒”工作模式,从源头发现隐患问题并及时消除,确保执法行为规范准确。
执法公正,从警之基。2024年12月,安徽省公安厅创新研发的执法办案网上“日评议”系统正式上线,有力提高了基层所队执法办案评议事项闭环处置效率。
何为“日评议”制度?即基层所队主要负责人每日对本单位前一日受理的警情、案件和相关工作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工作意见,尽早发现问题、推动解决,以“小切口”撬动执法质效全面“大提升”。
今年以来,安徽省2600余个基层所队通过“网上+网下”评议模式,已对警情、案件等源头事项评议55.4万次,有效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向更高水平提质增效。
建章立制
拧紧省市县执法责任链条
7月30日,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锦绣派出所所长方伟一早来到了办公室,点开“日评议”系统,仔细查看前一日警情处置情况。
“两周内,夫妻吵架报警3次……”方伟看着系统里显示的警情,思索着当日评议的重点。
8时整,派出所会议室内围绕前一日的警情处置与案件办理情况,一场热烈的复盘讨论就此展开。当谈及婚恋家庭纠纷及涉青少年群体的警情时,方伟特意叮嘱妇儿维权站民警程玙璠:“这类警情关乎民生福祉,丝毫马虎不得。务必盯紧每一个环节,跟进每一项进展,系统已经把相关任务同步指派给你和社区民警,要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正是这样每日聚焦涉妇儿警情的细致评议,如同精密的齿轮,既明确了处置方向、推动问题解决,更在提升整体处置效率的同时,让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阳光,落实到执法规范的每一个细节,照进群众心坎里。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关键。安徽省公安厅高度重视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创新建立“日评议”制度,不断拧紧省、市、县执法责任链条,着力从源头改进提升执法工作。按照“省级主导、市级主抓、县级主责”的工作机制,安徽省公安厅先后研究出台《安徽省公安系统执法办案源头治理工作规范(试行)》及9个配套机制,推动市局层面衔接上下、整体发力,县局层面每日全量巡查本地接处警、受立案情况,每周基层所队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在办行政、刑事、信访案件以及“日评议”工作未闭环处置的警情进行调度,确保工作实效。
同时,安徽省公安厅建立落实执法源头治理月调度机制,明确督察审计总队、法制总队“双牵头”,9个主要执法警种参与配合,厅党委副书记每月面对面调度进展、研判态势、分析问题、明确下步措施。建立落实督审法制月会商机制,以新发信访投诉案件为重点,分析全省普遍性、倾向性问题,对问题突出的,严肃提出整改及追责建议,推动重点地区、重点警种条线整治。
对因执法不规范导致出现特定负面情形的单位,安徽省公安厅推行“一案双查”机制,一查所涉案事件办理情况,二查近一个月“日评议”工作开展情况,对发现问题的,根据问题种类、性质及时移送纪检监察、督察部门开展执纪问责。2024年,安徽省公安厅共对729起案件进行“一案双查”。同时,组织开展“最优、最差”案件卷宗评比、局长点评案件,通过以案示警、以案为鉴、以案促改,倒逼“日评议”等制度落实。
科技赋能
提升执法源头治理效能
信息时代,面对海量执法行为,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为此,安徽省公安厅强化科技赋能,强化“硬件”保障和“软件”支撑,为执法源头治理工作纵深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走进六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案管中心,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正是汇总的前一日各中队执法数据。民警徐海陪介绍:“案管中心利用各类执法系统自动研判分析前一日执法数据,对警情处置、事故处理、案件办理、涉案财物管理、办案场所使用五个重点执法要素进行全量评议。”
该大队还为106名一线执法民警辅警全部配备了4G执法记录仪,并通过科技赋能在全市率先实现警情视音频自动关联,有效实现对交警现场执法的智能监督。今年以来,该大队通过“日评议”及时掌握化解苗头性执法风险,接报处置事故类警情11801起,实现了信访投诉件无有责认定,行政复议纠错、诉讼败诉零发生。
对照“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有关要求,安徽省公安厅部署全省公安机关强化执法记录仪建设应用,大力推进现场执法4G/5G记录仪配备、视音频实时回传至系统、自动与警情关联,为进一步规范源头执法行为提供基础支撑。同时,创新研发网上“日评议”系统,并召开全省培训会,对系统建设应用、相关功能、操作流程进行详细介绍,自2024年12月系统正式上线以来,部署各地迅速开展推广应用工作。
“在‘日评议’工作中,我们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报问题,责任民警签收整改,分管所领导跟盯直至闭环,同时,我们还将‘日评议’整改与民警绩效考评挂钩,兑现奖惩。”滁州市公安局琅琊分局琅琊派出所所长陈晓鹏介绍,该所今年通过“日评议”工作已消除执法风险隐患10余起,有效杜绝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安徽省公安厅依托“安徽公安数字战队”,进一步强化专项数字督察,围绕涉企执法、执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方面问题,建立监督模型135个,推送核查整改相关问题2200余个。
闭环管理
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长效
刑侦工作时效性强、专业度高、容错率低,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情感期待,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点领域。“晨会上我们重点对案件类警情的执法记录仪使用、24小时内流转执法办案系统等事项进行评议。”濉溪县公安局刑警大队严格落实“日评议”制度要求,建立“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专职案管员”三级监督模式,强化对执法共性问题的排查,确保重点事项无疏漏,问题隐患及时发现,有效提升执法办案效能。
为全面精准掌握基层所队“日评议”工作情况,安徽省公安厅从组织推动、制度落实、执法效果、负面情形、亮点成效等维度,明确11项具体评查要素,2024年7月、12月,先后两批次对2300余个基层所队进行全面摸底、深入评查“画像”,划出“好、中、差”三个等次,动态分析变化趋势,加强针对性指导,更好地“抓两头、促中间”,推动均衡发展、齐头并进。
安徽省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树牢“查问题、教方法、盯落实、严问责”的工作理念,落实省厅每半年对各市督导检查,市局每半年、县局每季度对本地基层所队督导检查“三个全覆盖”要求,检查方式实现“三个转变”,即从看台账到翻卷宗转变、从听汇报到看系统转变、从找问题到送办法转变,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同时,做到以点带面全量检查,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地见效。对成效突出的单位,通过通报表扬、总结推广等方式予以奖励;对落实不力、问题突出的单位,采取通报批评、“自费培训”、约谈提醒、挂牌整治等措施予以惩戒。
(据《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