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时福忠 蔡志海
“现在送餐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在巷道里绕圈找楼了!”近日,在安徽省天长市千秋街道千秋社区的老旧小区里,外卖骑手小李看着新粉刷的墙面上醒目的巷道名与单元编号笑意盈盈。这一民生痛点的高效解决,源于外卖骑手在居民议事会上向人大代表提出的诉求,更得益于千秋街道人大工委以“党建引领+人大赋能”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随着快递员、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其流动性强、接触面广的特点既带来了治理挑战,也蕴含着治理思路。近年来,千秋街道人大工委紧扣基层治理重点难点,以党建为引领,将新就业群体融入治理体系作为人大履职的重要着力点,搭建多元平台,激活群体活力,让“城市摆渡人”变身“履职合伙人”。
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往往藏在走街串巷时的细节里。为精准捕捉诉求,千秋街道人大工委联合党工委构建“双向联络”机制,通过与网格员、人大代表日常走访联动,在快递网点、外卖站点、党群驿站等关键点位设立“党员联络岗+人大代表联系点”,鼓励新就业群体党员就近“亮身份、报到岗”,也让人大代表有了联系新就业群体的“前沿哨点”。
同时,千秋街道人大工委还协调社区安排专人与人大代表共同负责联络阵地日常维护,常态化对接新就业群体。针对新就业群体反映集中的诉求,建立“人大代表收集—工委梳理—党委交办—部门落实—代表回访”闭环机制。此前,多名外卖骑手在社区人大代表组织的议事会上反映老城区巷道“无名无姓”、楼栋编号不规范问题后,人大代表立即开展调研,联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深挖历史资料、征求群众意见,很快拿出命名补编、亮色涂刷方案,彻底解决了骑手“找路难”问题。
在畅通诉求渠道的基础上,千秋街道人大工委联合党工委创新“治理合伙人”模式,从快递员、外卖骑手中筛选责任感强、业务精湛的骨干“合伙人”,为其发放“履职手册”,明确政策宣传、安全观察、文明引导、民意收集等职责,配套建立人大代表跟踪监督机制。这些“移动探头”借助送餐、派件的优势,通过附赠政策卡片、口头提醒、便签记录等方式协助代表履职。据千秋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蔡志海介绍,今年以来,“合伙人”已收集民意建议62条,协助解决安全隐患34处,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延伸手臂”。
让新就业群体融入治理,首先要让其感到温暖。此前,千秋街道人大工委通过调研精准掌握了新就业群体服务需求,并协调相关单位优化党群服务阵地功能布局,打造“便民服务日”特色活动,邀请群体中的技能人才参与志愿服务,提供家电维修、家政清洁、业务代办等服务。在长泰社区上城风景小区,快递员小赵就凭借自学的家电维修技能,在“便民服务日”帮张奶奶修好了电视。“能靠技能帮人,还被社区重视,特别有成就感!”小赵的话道出了众多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目前,千秋街道人大工委依托1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N个小区服务站、红色驿站,构建起“1+11+N”服务保障网络,并将15个“人大代表服务点”嵌入其中。千秋街道人大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深化“党建+人大”融合模式,让新就业群体从“城市过客”变身“治理主人”,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