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成伟 (江西)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激发代表活力、提升履职实效,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课题。专业代表小组作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和组织载体,其建设与运行效能,直接关系到人大及其常委会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定位 明晰价值
专业代表小组的产生与发展,顺应了新时代对人大工作提出的专业化、精细化、高效化新要求。首先,组建专业代表小组是适应社会分工精细化、治理复杂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立法、监督、决策涉及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技术性、复杂性日益增强。依靠代表个人难以应对综合性、专业性的议题。专业代表小组将具有相关领域知识背景或实践经验的人大代表组织起来,凝聚集体智慧,进行深度研究,能够有效弥补个体代表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提出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提升人大工作的专业水准。其次,专业代表小组是深化和拓展闭会期间人大代表活动的重要抓手。人代会期间的代表履职相对集中,而闭会期间的活动则是代表履职的常态和基础。专业代表小组通过制定年度活动计划,组织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座谈交流、学习研讨等,使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更有组织、更有计划、更具深度,避免了活动的随意性和碎片化,保障了代表履职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再次,专业代表小组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密切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可以围绕特定专业领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取特定群体、行业、领域的意见建议,进行“下沉式”调研,将散落在民间的真知灼见进行系统梳理和专业提炼,形成高质量的议案建议或调研报告,使人大履职更精准地反映民意、汇聚民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其功能定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智库平台,为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提供专业咨询和智力支持;二是联动纽带,加强代表之间、代表与“一府一委两院”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三是能力提升阵地,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代表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提升依法履职能力。
完善机制 规范运行
为实现专业代表小组功能价值,推动专业代表小组规范高效运行,需着力完善以下机制:一是科学组建。应按照“便于组织、发挥特长、适度规模”的原则,结合本地实际和年度工作重点,科学设定小组类别,如法制、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农业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社会保障等。在人员构成上,既要考虑代表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历,确保“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也要注重代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通过个人申报与组织协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组。小组召集人应推选履职能力强、热心小组工作、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代表担任。二是规范运行。要制定专业代表小组工作规则或办法,对小组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频次、成果转化等作出明确规定。小组应制定年度活动计划,报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备案。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除了常规的视察调研、座谈讨论外,可积极探索与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立法论证等工作相结合,参与“一府一委两院”组织的相关活动,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研讨等。要健全小组内部学习交流制度,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三是服务保障。人大常委会及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应加强对专业代表小组的服务保障和指导。明确联系协调部门,配备必要的工作力量,提供经费、信息、交通等方面的支持。特别是要建立信息供给机制,定期向代表小组提供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参考资料等,为代表知情明政、深度参与创造条件。四是成果转化。这是衡量专业代表小组活动成效的关键。要建立健全小组调研报告、审议意见、政策建议的受理、交办、反馈机制。对小组形成的具有较高质量的意见建议,可通过代表议案建议、常委会审议意见书、专项工作报告等形式,按程序转送“一府一委两院”研究处理,并加强跟踪问效。人大常委会在制定立法计划、安排监督项目时,应充分吸收专业代表小组的研究成果。
提质增效 深化实践
为确保专业代表小组运行机制有效落地并切实解决当前存在的发展不平衡、实效不突出、成果转化不畅等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系统推进:一要坚持正确方向,服务中心大局。专业代表小组活动必须牢牢坚持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地方党委中心任务、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展开,确保小组活动与人大整体工作同频共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发力。二要强化精准选题,深化调查研究。选题精准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小组活动应聚焦“专”字,选择切口小、挖掘深、意义大的议题,避免大而化之。调研要求深求实,沉到一线,摸清实情,深入分析,提出真知灼见,力戒形式主义,努力使提出的对策建议既有前瞻性、又具操作性。三要促进融合协同,增强整体效能。加强专业代表小组与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的联动,可以邀请小组成员参与专工委的活动,专工委也可借助小组力量开展工作,实现优势互补。探索跨区域、跨层级专业代表小组的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攻关重大课题。四要完善激励评价,激发内生动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代表小组工作评价机制,将小组活动情况和成果纳入代表履职档案,作为评选优秀代表、连任推荐的重要参考。通过经验交流、典型宣传等方式,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激发代表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