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 裕 (辽宁)
虎年新春伊始,世界迎来第一个“双奥之城”,国家体育场“鸟巢”再度被奥林匹克圣火点亮,折射出每个中国人脸上的自信与荣耀。我家也沉浸在欢迎冬奥的喜庆氛围里,特别是70岁的父亲,像个孩子似的天天守在电视机前看体育频道,生怕落下任何一场冬奥会比赛项目。
对冬奥会的这种关注度和我家的生活环境不无关联。家在北方的我们,自然对冰雪司空见惯。童年时每到冬天,嬉冰弄雪的快乐伴随着成长的岁月。深冬时节,村子里池塘的水会被冻得坚硬如铁,平滑似镜面的冰池,常常聚集了一大批孩子。每个人拿着自制的滑冰车和富有本地特色的“单脚驴”式冰鞋,在小小池塘里恣意地滑冰取乐,一方小天地里的笑声在少年的记忆里分外深刻。池塘冰面上的每个角落,都留下我们滑行的印记。及至雪花飞舞的时候,大雪厚厚覆盖了乡村,雪中的欢乐冲淡了彼时农村生活的清苦。乡村独特的冰雪条件让我们打小就爱上了这样的运动,父辈们如此,到我们这一代也是如此,之所以后来对冰雪赛事格外关注,源自内心的家乡情结。
乡村生活清苦,没有电视机的时代,我们仅靠收音机来接收体育消息。每天早晨,我家一边吃饭,一边听着体育新闻。那会儿我国的体育运动还不是十分强盛,只在羽毛球、乒乓球等几个项目有着雄厚实力,其他一些夏季运动成绩平平,而冰雪运动在国内也只是有些象征性的项目,更别说在世界大赛上争金夺银了。1979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冬奥会,虽说没有取得亮眼的成绩,但能够站在世界舞台上,对于我国冰雪弱项来说,算是迈出第一步,听到这个消息,父亲激动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了,一个劲儿地叫好。可体育新闻中报道有关冰雪运动的大多数是国外运动员的成绩,父亲听到这,略有遗憾的表情,直到如今我还记忆深刻。
后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发展壮大,其中也有冰雪运动。我家获取体育新闻的工具由收音机换成黑白电视机,再到彩色电视机,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我们体会到祖国的发展。体育健儿在国际赛场上奋勇拼搏的画面,激励着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当然也包括和父亲一样关心中国体育的寻常百姓。每每有我国运动员参加的冰雪项目直播时,无论是通过收音机还是电视机,父亲加油鼓劲儿的样子,让我家洋溢着奋进的力量。1992年法国阿尔贝维尔第十六届冬奥会上,叶乔波以40.51秒获得女子500米速滑银牌,为我国收获冬奥历史上第一枚奖牌,实现了我国冬季项目奖牌“零的突破”。父亲在晚间看到这个消息,他特意写信给在外求学的我,一同分享这份快乐。当我收到父亲的来信时,我早已知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那时我正读大学,在大学校园里,很多人都特别关心体育赛事,我还记得每有比赛时,阶梯教室准有一台电视机被提前摆放在那,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给中国运动员加油呐喊。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杨扬在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比赛中以44.187秒夺金,为我国实现了冬奥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那会儿我已参加工作,爱好体育的同事们听到这个好消息,大家在一起讨论分享,都为我国冰雪运动的崛起而自豪。
从上小学时就喜欢上了冰雪运动,直到知天命的年纪,这一兴趣,仍未改变。常常关注中国冰雪运动员在各类大赛中的表现。像谷爱凌在雪上项目中的独树一帜,宁忠岩在速度滑冰上的异军突起,李妮娜、齐广璞、贾宗洋在雪上空中技巧的出色表现,此外中国短道速滑队保持长久优势等等,还有许多默默拼搏在冰雪赛场上的运动员们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他们呐喊,为他们加油,是我在电视机前观看比赛时常有的动作。每当他们取得好成绩时,骄傲自豪的心情我无以言表,而他们发挥不理想时,我会在心里给他们鼓劲儿说,不要紧,放松心态,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不了从头再来!
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又将是展示中国繁荣富强的一次盛会。北京,一城双奥的殊荣,将在历史上永远被铭记。作为中国人,在2022年,为冬奥加油,为冬奥喝彩,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兴奋的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