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 舜 王 超 冷树礼 (山东)
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山东省人大第一家区级人大地方立法联系点作用,突出社情民意“直通车”、法律实施“检测器”、法治宣传“播种机”功能,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探索出了立法联系工作的特色经验。2021年7月,山东省唯一、国家级新区第一家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新区设立,9月立法联系点启动工作座谈会正式召开,谱写了法治新区建设的新篇章。
“站点”结合,拓展平台作用。把立法联系、深化完善“代表+”机制有机衔接,同步建设立法联系点和各级人大代表工作站,“站点”结合、深度交融,做到“一个场所、两种职能”。在服务代表履行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约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职责的同时,开展立法项目征集、草案研读讨论、修改意见收集、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调研和解读等活动,既丰富了“站”的内容、又增添了“点”的色彩,让人大代表履职有平台、有活力。
“政社”结合,发挥各类人才作用。高标准设置法治议事协调机构,率先成立新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多次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专门设立工委(区委)依法治区办秘书科,承担依法治区统筹、协调、督促、推动等职能。不断彰显中科院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20所驻区高校,以及98家法律研究机构、2000余名法律专业人士和法律工作者的人才优势,结合法律法规草案的不同特点,灵活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织密工作网,提高专业性,确保听取意见有广度、体现民意有温度、发挥作用有力度。
“线上线下”结合,积极探索新型参与立法模式。围绕打通群众参与立法的“最后一公里”,在用活“线下”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基础上,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区人大常委会“线上”代表履职服务平台和手机端“代表履职通”,结合“刊网微视”四位一体平台,开展“互联网+立法”,让群众“隔空互动”全过程,形成线下线上“两翼齐飞”的新型参与立法模式。近年来,新区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智慧监管等20余项改革事项在全国创出先进经验,在全国首推“智能化合法性审查系统”,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市、区)”。实行立法联系和法治宣传“双轮驱动”,通过普法板报、文艺汇演、法律讲座、发挥宣传资料等形式,引导群众学法懂法、遵法用法。
“远近”结合,强化制度保障。立足当前,在全区层面,围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融合。为确保立法联系点用起来、有效果,在完善制度和健全机制上下大力气、花真功夫,建立工作规则、规章制度、具体流程等,配强业务骨干力量,确保立法调研、征求意见等工作快速响应、有序高效。着眼长远,在代表层面,构建“三三”运行机制,按时记录代表讨论法律法规草案登记簿、群众征求法律法规草案意见登记簿、法律法规宣传登记簿“三簿”,实行有年度工作计划和活动方案、有参与立法工作台账和记录、有法律法规宣传阵地“三有”,推深做实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