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母爱似水

■ 朱德银 (湖北)

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五年有余了,母亲聪颖能干、治家有法、慈善包容、教子有方……想起母亲,一幕幕陈年往事,一段段母子深情,在我脑海不停地滚动。

小时候常听长辈们夸赞母亲,说母亲心灵手巧,15岁会纺线,18岁擅织布,纺线织布是她的一手绝活。母亲年轻时,白天在生产队上工挣工分,晚上要么坐到纺车前纺线,要么登上织布机织布,一年四季似乎日日如此。她纺线技术上乘,纺出的纱线纤细均匀,没有杂质接头;她织布手艺一流,织出的布致密美观,没有瑕疵。

我喜欢盘坐在母亲身边看她纺线。纺线时她端端正正坐在椅子上,双腿并拢,右手握着纺车手把连续画圆圈,拎着棉条的左手伴随着传动带“嗡嗡”声音,不断上下舞动,时而高过肩头,时而低近絮锭,从手指中间跳跃出的洁白纱线绵亘不绝。我也喜欢围绕在母亲身边观察织布。织布时她两眼正视前方,双脚轮流均力踩踏脚板,经线上下张合,在她左右手指挥下,牵引着纬线的梭子来回穿动,钢筘有序压实经线纬线,大布随即成型。我常常好奇地问她:“妈,棉条为啥这么听使唤?梭子怎么这么服帖?”母亲总是莞尔一笑:“要想它们听话,靠的是专心和坚持。专心就是认真、不分神;坚持就是重复操作,持续到底。做到了这两点,纺线织布就熟能生巧了。”母亲朴朴实实的一番话,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启蒙的种子,“专心、坚持”,在以后的人生中,令我受益匪浅。

记得我念初一时,学校组织学生赴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得知消息后,母亲高兴不已,专门为我做了一套新衣。她早早帮我收拾好行装,反复叮嘱我出门在外应该注意的生活细节。我表示全都记在心里了之后,母亲拿出针线,在我内衣上缝了个口袋,将一叠钱装进去,然后缝住口袋。还特地准备了备用针线,手把手教我需要花钱时怎么取钱,余钱怎么妥善保管等等。摸着口袋里这一叠钱,我兴奋得一夜没有睡好,这些钱一共10元,是母亲攒下的积蓄。

第二天一早,母亲送我到学校,汽车启动时,她站立在路边,不断招手,泪水涟涟。我望着母亲,拼命挥手,一直到她的身影从我视野中消失……当读到唐代诗人贾岛《游子吟》时,我感同身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总觉得母亲和我与诗中描写的“母亲”和“游子”送别的母子情怀何其相似。

……

母爱是伟大的、纯洁的、无私的、柔和的,她如同石板滩缓缓流出的涓涓细流,让我的心田永远滋润。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