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人和镇凤和村,既保留着青砖墙面、雕花屋檐的岭南特色,也融合了音乐吧、文艺杂货铺等时尚气息,昔日的空心村如今生机勃勃。
“这里原本有200多栋空置房屋,我们通过微改造方式,建设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套均租价每月约1300元。部分旧房还用于发展商务办公、旅游休闲等项目,为凤和村带来人流与活力。”广东恒广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晓燕介绍。
对于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来说,普遍面临初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凤和村项目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许晓燕说,建设银行广州分行为项目整体改造提供了5.5亿元信贷支持,期限10年、利率4.2%,“长期低息贷款大约能节省3000多万元的财务成本,保障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今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相关指导意见,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向改建、改造存量房屋形成非自有产权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房租赁企业提供贷款;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等举措。
为了调动多主体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积极性,一系列支持政策扎实落地。简化审批流程,多个城市开展联审机制,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加大财政补助,去年中央为40个城市在预算内投资补助了28亿元,今年还将加大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降低税费负担,住房租赁企业向个人出租住房按照5%征收率减按1.5%缴纳增值税,企事业单位等向个人、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出租住房,减按4%征收房产税。
“这些政策举措含金量高、力度大,回应了当前住房发展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补齐了住房保障体系的短板,将让更多新市民和青年人租得到、租得起、租得近、租得好。”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严荣说。
“十四五”时期,全国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650万套(间),预计可帮助解决近2000万人的住房困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重点城市,也都提高了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占比,普遍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40%至45%以上。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认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还要进一步明确保障对象和细化建设标准,并且探索制定科学合理的租金定价机制,“租金要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但差距也不宜过大,否则企业容易亏损,不利于良性循环发展。”
今年2月,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广州市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具体由市场主体按照“企业可持续、市民可负担”的原则,结合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企业运营成本综合评估确定。租金每年涨幅不高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同期涨幅,且不超过5%。
还有专家提出,多重支持政策下,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要注重因地制宜、有序发展,不能盲目推进。“接下来将推动各地建立健全住房租赁服务管理平台,加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出租和运营管理的全过程监督,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严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名违规经营或骗取优惠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说。
(《人民日报》记者 丁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