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棘腹蛙,梆梆鱼

■ 文 君 (四川)

转眼就到了壬寅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反复复,居家隔离成了常态。宅家日久,便感觉有些难耐,于是,与家人一道前往都江堰市蒲阳街道花溪社区的天池农庄,继续开启种豆南山下的山居生涯。

七年前,兄弟在旗松村租赁了几十亩山地,筹建了一个农庄,率家人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退荒还耕、栽花种树,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耕种多功能的新农村家园。

农庄所在的蒲阳镇,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边陲与龙门山脉交接带,境内有高山、丘陵、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各种自然资源丰富。这些年来,国家实施环境保护,发展乡村旅游,禁止随意开采,整个蒲阳地段的生态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以致许多濒危物种,在这里不光得到了生息,还得到了繁衍。

农庄所处的地理环境非常好,无论播下什么都能生长、收获。这里的植物、动物种类繁多,俨然一座天然动植物园。作为从未接触过乡村的人来说,居于这样的山野,我对身边的事物,不止充满了好奇,还充满了探寻之心。特别是在与土地亲近的同时,认识了山野里的各种物种,仿佛大自然就此为我们开启了一个浩瀚的知识宝库。

山居日久,随着对山野事物的了解,对周边林中的小鸟小兽更是充满了喜爱之心。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似乎都成了我的家人、朋友,它们的来去,它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那颗敏感而又多情的心。

初到农庄时,正值枯水期,鱼塘水位下降,裸露的淤泥水凼里有许多小鱼,小外孙女常常跑去看鱼。一天,小外孙女跑来说:“婆婆,那边有两只青蛙打架,一只压住另一只不下来。”“那不是青蛙,是掏水井时从石头下挖出的牛蛙。”一旁干活的兄弟说。

据兄弟讲,五六年前,农庄掏挖水井时,工人从石块下挖出一只泛着绿光的青蛙,大得出奇,少说也有一斤左右。兄弟将其放进了鱼塘。之后,每年四五月,鱼塘岸边都能看见成千上万的蝌蚪。

这段时间,每到夜里,鱼塘和后面沟涧里就会传来一阵阵蛙鸣,在此起彼伏的“呜啊、呜啊……”“呱呱呱、呱呱呱……”声中,不时夹杂着“啵啵啵、啵啵啵……”的声音。

一日,在农庄砌墙的任师老婆神秘兮兮地说:“农庄鱼塘有梆梆鱼哦。”

梆梆鱼?好像很少有人见过,我也只是有过耳闻。据说青城山中有一种很奇妙的鱼,每到夜里就会发出打更一样的声音,味道特别鲜美。

听说农庄有梆梆鱼,我自然很想一睹真容,于是,赶紧跑向鱼塘去探视。

碧玉般的鱼塘水面,此时,在春日阳光的照射下,正闪烁着潺潺波光,两岸山影树木倒映其间,鲤鱼、草鱼在水草间游弋。晃眼一看,鱼塘仿佛一幅硕大的水墨画镶嵌在碧水青山中。不过,无论我怎么观察,除了熟识的鱼儿,水里都不见有新面孔,倒是泄洪闸的网栏上爬着一只硕大无比、浑身泛着青褐色纹路的青蛙。任师老婆听我抱怨只看见一只大青蛙时,竟哈哈大笑起来:“那就是梆梆鱼啊!你难道以为梆梆鱼是鱼吗?”

我尴尬地抓了抓头。此物非鱼,不是鱼儿,不是青蛙,当然,更不是牛蛙。它的学名叫棘腹蛙,又叫石蛙,是一种非常稀有的物种。据资料所载,棘腹蛙是横断山脉独有的生物,发现有一百多年了,以八百里青城为主要栖息地。这种蛙由于体形肥壮,肌肉丰满,肉质细嫩,味道极其鲜美,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以及17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极高。棘腹蛙不仅能清热解毒、滋补强身,还能治疗小儿虚瘦、病后及产后虚弱。《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因此,旧时棘腹蛙常被民间捕来作为食补或药物之用。

梆梆鱼有这么好的功效,捕食的人自然趋之若鹜。任师老婆说,早些年,乡里物质匮乏,食物稀缺,当地很多人都抓捕过。那些年过度的捕杀和之后的环境污染,棘腹蛙几乎不见了踪影,甚至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些年,由于乡村实施环境保护,农庄实施有机耕种,没了各种化肥、农药、除草剂的侵蚀,生态环境得以恢复,许多珍稀物种又开始出现,梆梆鱼能再现身影,也就不足为奇了。整整一天,我都沉浸在理顺了梆梆鱼、也就是棘腹蛙与牛蛙不同关系的兴奋中,时不时跑鱼塘边去观察爬在网栏上的梆梆鱼,时不时在家人面前激动地讲述梆梆鱼作为绝世美味险些被人们捕捉绝迹的经过。女儿说:“你也不要想着去吃它哈。”切,小瞧人了不是 。

女儿似乎比我更关注这些稀有物种,早已迫不及待将这个发现告诉了她那在西安动植物研究所工作的姑姐。我笑着说:“你以为人人都那么馋嘴吗?都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还指望这些棘腹蛙帮我捉害虫,以保农庄种植的瓜果蔬菜、水稻玉米,不至于被虫子糟蹋呢!”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