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 木 (山西)
初春时节,房前屋后,翠绿新嫩的榆钱儿,就会被人们再次念起。
春天的野菜中,以榆钱儿最好吃。过去集市上没有榆钱儿的影子,要想吃鲜只能亲自去采撷。有胸前挂一布兜,爬上高高的树干,一把一把撸榆钱儿的少年,也有手把抓钩镰刀树下钩刈榆钱儿的老者,树上树下,大呼小叫,笑语喧哗,平日里静谧的巷闾间、荒凉的田埂地头,春天里有了活力。人们趁着鲜嫩采撷下来,或蒸或煮,品尝着各种美味佳肴。
好榆连村榆钱儿香!树树开花,村村相连的榆钱儿,一串串、一簇簇,缀满枝头,漫山遍野。它是春、是暖、是爱、是希望,它是人间四月天!如今,榆钱儿在早市上或可论斤买到,是很方便,但没了采撷的乐趣。
榆钱儿是榆树的翅果,亦即榆树的种子,它是先叶开花,或花叶同放,因其外形圆薄如古代钱币而得名,又因它是“余钱”的谐音,因而就有了吃了榆钱儿就会有余钱的说法。人们喜欢它的鲜嫩,更在乎它健胃安神、杀虫消肿,特别是现代人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药用价值。
榆钱儿解馋,榆树皮则可果腹充饥。不上点岁数的人,是没有这点阅历的。过去,三四月份,青黄不接,无米为炊,无奈的人们就会折枝刨根剥皮,将榆树皮晒干碾细磨成榆皮粉,利用它的粘黏特性和玉米、高粱等粗粮面粉,做成榆皮面饸饹、榆皮面饺子、榆皮面拨子等,在民间口口相授、辈辈传承。上古《尔雅》已有“榆皮,荒发农人食之,以当粮不损人”的记载。能救民于水火的榆皮啊,还可在人们无奈时填饱肚子。
我很喜欢榆钱儿的鲜香、榆皮面食的美味,却更崇尚“榆木疙瘩”的质朴和无我。
榆树开窍在枝,其花在籽,其魂在爪。榆树爪即榆树根,榆树根就是传说中死硬死硬、顽固不化的“榆木疙瘩”,榆木疙瘩才是榆树的魂之所系、精神之寄托。
榆树生来随缘,不涉人工。榆钱儿成籽后,随风飘落,随时着地,不择沃土江湖,不弃秃岭荒山,一旦着地安家,则发芽生根,破土石而生。始于毫末,不扶而直,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抗风抗虫蛀,耐寒耐旱耐贫瘠,生长快,寿命长。
青衿之志,蓬生烘长,“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天之高,直接参天无愧色;地之厚,砥砺深耕透土石。与梅花同报春,与杨柳共婆娑,与桃李齐芬芳,不斤斤于计较,不戚戚于得失。栉风沐雨,蒙霜冒雪,自强不息,风华正茂。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廿年长成合抱之木,枝叶参天,植被乡土,滋养生灵。
然“天地不仁”,风吹日晒,鸟剥虫蛀,天灾人祸,任尔摧折。功不唐捐,根柢盘魂,山崖表里,道成树身,究竟无我。壮树暮年,乐于独处,不肖市井奢华;期于守常,岁奉榆钱至天年。不苟且,不媚俗,更不会讨巧,不随世变,终日默然,见素抱朴,少思寡欲,被世人冠以“榆木疙瘩”的雅号,独享殊荣,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谦卑笃静而非顽固不化的榆木疙瘩啊!就是这个样子、这种表现,允许别人如此地评判它,如此地对待它。如果是在膏流节断、粉身碎骨的日子里,更可感悟榆木疙瘩究竟无我的高贵品格。它是为了生命在当下的体验而来的,在每一个当下时刻,它是全然的允许、全然的体验、全然的接受。它的生命是极致美丽的,演绎了生命至善的真谛!
皮糙壳厚生意尽,昂首挺胸心怀谷。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榆钱一老宿。榆树生死一世则近于道矣,《抱朴子》“称仙人者,老树也”。噫!唯斯树谁与其同体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