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书会 (黑龙江)
近年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努力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治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全面提升新时代人大工作质量和水平。
讲忠诚有信念,建设自觉坚持党领导的政治机关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深刻把握人大的政治属性,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共识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定期向市委汇报常委会党组工作,主动认领市委分解的重点工作任务,高水平开展了“十四五”规划专题调研,高标准起草了对外大通道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研究报告,高质量确保省委、市委人事安排意图顺利实现。
二是始终坚持以新思想领航定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和指导人大工作,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每季度开展一次“人大干部讲堂”,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理论清醒保证政治坚定,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
三是始终坚持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认真执行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制度,制定请示、报告、报备“三个清单”,形成事前请示、事中汇报、事后报告全链条制度闭环,构建具有七台河特色的“3+3”制度体系,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讲民主有载体,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
一是加强立法联系点建设。在全市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成立了“立法议事会”,通过“立法直通车”汇集民意、集中民智,让法律法规从基层来、再回到基层去,让立法前调研、立法中征求意见、立法后评估反馈“全流程”贯通起来,把人民的需求、呼声、意见和建议有效转化为法规规定。
二是规范代表工作联络站建设。坚持“八有”标准和“八要”要求,在全市重新整合了51个代表工作联络站,建立健全工作职责流程、接待走访群众、履职台账管理等工作制度,使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人民群众反映诉求的重要途径,打通了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延伸基层人大工作触角。在县区开展街道人大工委建设调研,积极探索街道人大工作机构与街道(社区)合署办公机制,着力补齐基层人大工作短板,不断推动人民当家作主更好落实。
讲责任有担当,建设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职责的工作机关
一是以“小切口”立法推动社会“大治理”。立足市情,找准立法切口,突出地方特色,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从提升全市文明程度入手,制定《七台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倡导15条文明行为和禁止7条不文明行为。从人民群众停车难入手,加快《七台河市机动车停车条例》立法,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
二是以监督“组合拳”推动问题“真解决”。制定《七台河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办法》,经市人代会全体人大代表投票初选、人大常委会会议票决、市委批准,确定工作评议对象。有序开展准备、调查、评议、整改四个阶段工作,并结合现场专题询问,列出被评议部门的问题清单,对市教育局、生态环境局列入整改的23个问题跟踪问效、督促整改,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以“明考评”机制推动工作“高质量”。“明”就是牢固树立“代表+”“互联网+”理念,走好走实人大工作“网上网下”群众路线,提高信息公开力度,扩大群众监督参与。“考”就是建立常委会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和代表建议“办成率”,同部门考核、干部考绩有效结合工作机制,打造人大监督工作新格局。“评”就是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在常委会会议上进行满意度测评,促进工作落实。
讲宗旨有情怀,建设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一是规范“接待+接办”活动。实行每月10日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制度,开通“网上接待日”,听取群众意见,回应群众关切,会办群众难题,实现“视频联联看、网上随时见、微信快捷办”。
二是做好“线上+线下”培训。线上全面开通代表学习群,定期推送人大会议精神、理论文章、法律法规、工作动态和业务知识;线下针对人大代表不同的区域、行业、专业等特点,开展灵活性培训,提高培训工作的系统化、常态化和规范化水平。
三是推行“领办+督办”模式。建立代表建议由市政府副市长领办制度,实行办前市政府分管领导签发、办结签阅制度。建立重点督办代表建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督办制度,定期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议,开展办理情况专项视察,促进代表建议由“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今年征集到建议97条,已全部转办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