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胡晓阳) “真的从心里头感谢人大代表啊,这个月我通过工艺品加工多挣了800多元!”因增收而兴奋的山东省宁津县大曹镇陈庙村村民闫焕焕是一名残疾人,也是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助民增收活动的第一批受益者。
据了解,今年以来,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将助民致富增收作为重要任务,在全县87个人大代表“家站室”组织开展助民增收活动。截至目前,各村级人大代表工作站共召开研讨会议5次,组织农业农村领域人大代表外出学习致富经验3次。考虑到部分群众想外出挣钱却又无法离家,宁津县人大常委会结合代表建议,为群众选择了一条无投资、不亏本的工艺品加工致富道路,并在大曹镇刘朝村人大代表工作站先行先试。
宁津县人大常委会邀请指导老师,在刘朝村工作站开展工艺品加工现场教学,在微信群“线上”发送教学视频。同时,号召农业农村领域人大代表主动为给群众提供24小时咨询指导。
助民增收活动让参与的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宁津县人大常委会在多个人大代表工作站予以推广。短期内组织开展了3次工艺品加工培训,900余名村民参与了活动,最高每月可为群众增收1108元。“尽管肢体残疾,但是我每天下午空闲时间进行手工艺品加工,一个月增收了608元。”大曹镇郭红村村民章芬说。“家站室”不仅让群众富了口袋,更是不忘“富”脑袋。从群众关心的领域着手,结合具体政策,采用多种形式为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政策的实惠。
“助民增收活动是宁津县人大代表‘家站室’为民办实事的典型案例。”宁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会利表示,下一步,将广泛总结经验,持续听取、收集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就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代表深入探讨、出谋划策,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