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情民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各地中小学创新育人载体——

特色暑假作业让孩子们大有收获

■ 丁雅诵 闫伊乔

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进行一场科学探究;走进博物馆,当一名小小讲解员;行走大好河山,了解国情民情……暑假期间,不少学生晒出自己特别的暑假作业,“作业有意思,也有意义”成为许多学生的切身感受。

“科技感”的作业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

如果地球不再适合生存,我们可以搬去哪一颗行星?暑假里,我觉得最有趣的一项作业是:太阳系旅行——做一份行星介绍。

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我搜集了很多资料,还专门去科技馆观看了球幕电影《太阳系的诞生》。之后,我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木星作为研究对象。木星到太阳的距离有多远,它的直径、大小、自身特点是怎样的,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许多问题还需要我去慢慢探索。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理解到,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爱护它、保护它。另外,我发现天文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我会继续研究下去,去探索更广阔的未知世界。

——江苏南京瑞金北村小学五年级学生 秦少宸

基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瑞金北村小学为不同年龄段学生设计了合适的作业。柯唯予介绍,低年级孩子注重感性认知,作业布置多为自然观察类,如二年级的“小小土探员——做一份土壤报告”;中年级孩子思维向理性过渡,作业设计就偏向于锻炼观察与总结能力,如三年级作业“给动物做名片——做一张动物卡片”等。

前不久,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部署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这个暑假,科学作业成为各校的“标配”。

“做好科学教育,就要把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假期作业等教学实践过程中。”北京景山学校党委书记张斌平表示,只有让学生亲身开展实验探究,才能促进学思结合、寓教于乐、入脑入心。

“行走中”的作业

了解国情民情、感受时代脉搏

跟随学校的研学之旅,我来到黄河壶口瀑布。坐在大巴上,透过层层掩映的树林,我听见隆隆的流水声和急流撞击礁石的响声。一个转弯后,一层层薄雾般的水气扑面而来,壶口瀑布奔涌而下的壮观场景映入眼帘,让人心生敬畏。

闭上眼睛,仔细聆听黄河的咆哮,我仿佛听见无数中华儿女的传奇故事,他们浴血奋战,为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根和魂。通过这次研学活动,我们探寻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也从黄河历史变迁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学生 米婧怡

这个暑假,千余名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从山东济南出发,奔向祖国各地,在行走中完成暑假作业,了解国情民情,感受时代脉搏。

“经过多年探索,学校形成16条国内研学项目线路及20余万字的研学手册。”山东大学附属中学国内研学项目组负责人郭寅介绍,学校结合课程及各学科特色,设计开发研学线路和内容,如探寻北京人文、感受文化自信,走进巴山渝水、追寻红岩精神,前往西安古都、品读华夏历史等,目前已建立行前培训、行中课题、行后展示为一体的研学课程体系。

面对当下一些研学项目存在的质量不高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去、学起来?郑州轻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灿鑫表示,研学旅行与学科课程一样,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内容必须与学段教授内容相适应,与学业知识的讲授和特定阶段的育人目标相适应。只有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在教育、实践、思悟中找到平衡点,研学才能取得实效。

“体验式”的作业

真真切切感受、实实在在出力

在律师事务所和法庭的两天职业体验,让我对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职业有了切身体会,也对公平公正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模拟法庭演练中,我担任“辩护人”并尝试进行无罪辩护。当我看见“当事人”走上法庭,听到双方的意愿诉求,我深深感到,每一句辩护意见都十分关键,律师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我们现场旁听了一起刑事诉讼案件。法官就案件发生过程中的细节与辩控双方逐一核实,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整个庭审过程,我们零距离接受了法治教育,更直观地了解到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

——北京中学九年级学生 王一鸾

经过调研学生意愿、对接职业体验单位、制定体验小组实习方案等前期筹备,暑假期间,北京中学组织近200名学生前往金融类、法律类、医疗类、建筑类等20多家单位,参加暑假深度职业体验活动。

“学生们带着职业梦想,体验职业现实,既有助于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与学习的动力。”北京中学生涯规划教师任艳红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实实在在地出力,成为不少学校在布置作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暑假对孩子们来说是放松身心的好时光,更是体验实践、探索发现、接触社会的好时机。”任艳红说,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从助力孩子全面健康成长出发,设计好、完成好暑假作业,让孩子们在假期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据《人民日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