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嘉辉 (浙江)
震天下者必先震之于声,导人心者必先导之于言。语言表达能力是干部理论素养、思想认知、工作阅历、人生感悟的综合反映,是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人大干部作为服务代表、联系群众的“联络员”,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每一名人大干部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好工作的必备条件。
语言表达应以“真”为先。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精髓和制胜法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愿说真话、想说实话、敢说心里话既是人大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也是人大干部担当作为的应有之义。说真话、讲实话方能明是非、知良莠。人大干部必须从自觉遵守党的政治规矩的高度理解讲真话的重要意义,秉持“修辞立其诚”的精神,坚持真字当头、实字为本,客观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语言表达应以“理”为基。古人云:“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讲道理是语言表达能力的一项重要原则,理直才能气壮,理屈难免词穷。人大工作法律性、政策性、程序性强,人大干部语言表达时需讲清工作的形势背景、发展脉络、理论依据、政策要求、客观规律、计划举措和存在问题等情况,表达观点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以便更好地获得认同和理解。
语言表达应以“情”为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情真才能意切,语言表达如何才能有感情,关键是要深入群众,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以“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思想自觉和“知民所思、察民所虑、解民所忧”的行动自觉,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想问题、找原因、谋对策,才能把话说到群众心窝里、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表达时才能真正地言之有情、以情感人,起到声声入耳、句句入心的效果。
语言表达应以“味”为要。习近平总书记就善于借用古诗文、名篇名句传达施政理念。品味习近平总书记丰富多彩的语言风格和驾驭语言的精湛艺术,深感其语言蕴含了深厚的哲学思维、文化底蕴、历史情怀,既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又有很强的穿透力和冲击力,更有一种掷地有声、直扣人心的力量。人大干部要重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表达风格和语言魅力,要重视讲究语言艺术,掌握语言技巧,善于因事而化、因人而异、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善于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接地气”“冒热气”的语言,来提升语言表达的感染力,让听者乐于倾听和接受,使内心产生共鸣。
人大干部须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必须练好的基本功、必须修好的必修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阐释、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语言表达的高度和深度。同时,加强语言训练和积累,多学习生活化、形象化、群众化的语言表达,多使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语言表达,提升语言的思想性、启发性、易懂性、情感性和趣味性,更好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