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鼓励对含糖饮料等设健康提示标识
本报消息 《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近日经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鼓励全社会参与健康饮食行动,推广相关健康提示标识。
根据条例,上海鼓励食品生产者生产低盐、低脂、低糖食品,并在包装上做显著标识;鼓励食品经营者开设低盐、低脂、低糖食品专柜;鼓励餐饮服务提供者开发和提供低盐、低脂、低糖等健康食品,并对食品的热量和主要营养成分等进行标识。
同时,上海鼓励含糖饮料、酒精饮料的销售者在有关商品的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含糖饮料、酒精饮料的范围以及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和设置规范由上海市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据介绍,上海市卫健委组织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初步制定含糖饮料健康提示“红橙绿”系列标识,并在全市8个区、150余家含糖饮料的售卖场所进行试用,提醒消费者适当购买含糖饮料。下一步,这项工作还将继续向社会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发布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
条例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
重庆
将固化川渝协同立法等有益探索
本报消息 近日,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重庆市地方立法条例(修订草案)》。修订草案将重庆市在立法中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开展协同立法、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方面作出的有益探索,固化总结纳入地方立法规范。
修订草案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进行了修改完善,明确对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的法规案要组织代表会前研读讨论。优化法规案报送程序,规定提出法规案的单位应当按照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的时间形成议案,并报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再转送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此外还规定了“遇有紧急情形的”,法规案可以经一次常委会审议即交付表决。
修订草案还进一步完善了立法工作机制,固化川渝协同立法做法,规定协同立法机制;细化完善法规清理制度,在法规集中清理基础上,增加常规清理类型,明确清理报告程序;健全完善区县(自治县)人大参与地方立法工作机制,积极发挥其在地方立法中的作用。同时,根据实践做法,明确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地位和作用。此外,根据数字重庆建设相关要求,增加了立法工作数字化建设相关内容。
陕西
立法保护名城名镇名村
本报消息 近日,陕西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聚焦“保什么”“谁来保”“怎么保”,条例共六十七条,分总则、申报审批、保护规划、保护措施、传承利用、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及附则等八个章节。
保什么?条例结合陕西实际,不仅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范围内的文物、历史建筑,还要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以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
谁来保?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省、市和区、县(市)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并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参与保护工作。
怎么保?遵循应保尽保的原则,条例将传统村落保护也纳入地方性法规体系中,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法治保障。
条例还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日常巡查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制止破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