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回复段昌群委员的问题“配套管网建设不配套”时,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蔡葵表示,将注重“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区分设施管网较为完善、配套不完善、新建收集和处理设施三种情况,加快推进管网建设。
“全省农村大致分为三类:水生态环境敏感区域村庄(九湖、饮用水水源地等重点流域)、坝区村庄、山区半山区村庄(占全省80%以上)。”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前两者将尽量纳管接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治理,不具备纳管条件的就近建设处理设施。而针对第三类,则采取“多点收集、分散利用”的方式,不搞过度集中、远距离输送,尽可能采用低成本、无动力、免维护的简易设施,因循就势,方便群众及时利用、消纳治理后的尾水,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此外,还将加强基层各类地区业务指导培训、典型引领、强化监管、提升改造治污设施等一系列工作,共同构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同向发力的清晰图景。
应询部门回复态度诚恳,在深入自我剖析的基础上,用一条条扎实的举措介绍了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正在出现以及不久将出现的改变。
监督问效
再细化再落实
“受质询的两个部门对存在问题的答复态度诚恳、认识到位,剖析比较深入,查找分析原因主动担责,解决措施有针对性。”参会的15位质询案联名人通过无记名投票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测评结果总体评价为满意,不满意有1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测评结果总体评价为满意,不满意有3票。
王天喜表示,此次质询是对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一次有力推动。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农村人居环境“千万工程”示范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和本次质询会要求,紧盯目标,全力抓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落地落实,力争2023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9%,2024年达55%,2025年底达60%以上;优化治理思路,采取简单实用、简便易行的治理技术,走低成本、可持续的治理路径,就近就地利用消纳,提升治理成效;积极探索、完善机制,用多种模式推动治理设施运维管理;组织技术力量深入一线,加强指导帮扶,因村施策,防止“一刀切”。
“以此次质询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抓实抓细污水治理。”尹勇表示,将持续推行集中纳管和就地分散治理模式,指导各地形成“一州市一方案、一县区一方案”;建立完善项目库,强化定期调度,确保到2025年底,全省实现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70%以上;强化运营管理,积极探索以县域为单元,推行建管一体、第三方运维等模式,落实专人对设施运营情况进行日常巡查监督,严格达标排放,提升运维效率及效益。
下一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将把此次质询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整理转交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并做好跟踪问效,推动整改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