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把调查研究深入到“田野”间、把调研文章写在“大地”上,打造“载体多面、内容具体、突出实效”的调查研究模式,提升人大代表依法履职成效,推动人大工作在基层走深走实。
■ 鲁雯卿 (福建)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之先、监督之要、决策之据。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调研方式,不断提升人大调查研究质效。
搭好“架子”
打造调查研究载体多面性
加强人大干部自身建设,提升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建阳区人大常委会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搭建“理论课堂”“人大学堂”“法律讲堂”“异地同堂”学习平台,依托学习会议、常委会会议、“建阳人大”公众号,开展宪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摘要、党的理论方针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基本知识,学习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加强人大干部学习培训,切实保障履职需要。
为确保理论成果有效转化为履职监督实效,打通人大工作向基层延伸“最后一公里”,建阳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建好用好管好基层民主单元,推进16个乡镇(街道)人大代表活动室提档升级,完善代表联络点、“议事站”建设;根据人大代表行业特征、工作性质、发展需求,打造人大代表个人工作室、企业家代表联络点,拓宽代表联系服务群众渠道;以“圩日接访”“家站点”接待选民、“民情夜访”等多形式、多渠道把人大调查研究工作向“一线”延伸,把人大工作深深扎根在基层。目前,各乡镇(街道)已设立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联络站、活动点共计70个,代表在“室站点”接访群众960余人次,为群众办实事60余件。
设好“专线”
突出调查研究主题针对性
带着问题调查研究,用双脚丈量民情。调查研究不能泛泛而谈、走马观花、点到为止,要有思路、有突破、有针对性。在开展监督工作中,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将“开展区人大常委会各委(室局)关于增强监督工作刚性和实效性异地学习调研”写入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针对人大工作现状及发展需求,常委会领导、组成人员、各委室负责人先后到延平、建瓯、漳平、建宁等地,围绕兼合式功能型党支部建设、代表履职综合体建设、水仙茶产业发展和种业发展等内容,明确主题,找准关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提升监督实效性蓄力赋能。2023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异地培训、交流调研9场次,参与代表540人,形成调研文章28篇。
各乡镇(街道)围绕中心大局,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民生关注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设立视察调研“专线”,开好调查研究“直通车”。潭城、回龙等乡镇(街道)先后到晋江、光泽等地,聚焦文旅产业发展、古民居开发与保护、农产品深加工等内容组织异地调研。各乡镇(街道)对标对表发展不足,坚持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并运用到基层治理、产业推动等工作中,找准问题突破点,拿出实际举措,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升调查研究针对性、实效性。
连好“民心”
增强调查研究结果实效性
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区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做好落实的“后半篇”文章,通过调查研究找准工作方向,并综合运用听取汇报、视察监督、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将人大工作的落脚点放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
围绕“建设国家公园门户城市和闽浙赣交界地区新兴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结合实施“三争”行动、落实“五增”目标的发展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做到走进群众、问计于民、依法履职。常委会班子成员先后深入企业、社区、乡村,走访联系各级人大代表及群众;依托代表座谈会、乡镇(街道)人大主席(工委主任)联席会,听取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帮助当地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打造“码”上说事民意反馈平台,群众通过扫码向各级人大代表反映问题,实现群众与代表线上互动,有效丰富和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渠道。截至目前,各级人大代表联系选民2330余次,收到建议63条,帮助解决问题43件,做到监督与问效相结合,让调查研究成果在基层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