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以“三化”理念全过程助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 陈 志 (浙江)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以来,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人大常委会发挥职能优势,助推区政府深谋划、重协调、强推进,系统构筑党委引领、试点先行、首创经验、重点项目“四大支撑”,提速构建全龄段、全周期的儿童友好幸福场景。在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专委会及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助力下,2022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妇儿工委等领导实地调研鹿城儿童友好工作,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交流培训会中广场路小学白鹿州校区、南郊街道、新田园社区分别作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街区、儿童友好社区进行典型展示,相关建设经验列入《儿童友好中国实践》。

区人大常委会助推“系统化”工作格局凝聚共建合力

坚持党委领导,强化人大监督、代表走访、定期座谈的形式,搜集社会各方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建议意见,推进系统打造,把儿童友好理念全面融入政府决策、社会政策。一是助推建立“制度化”工作体系。区人大常委会通过意见征求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列入“十四五”儿童发展规划实事项目,深入实施“六大友好”行动。二是助推“街镇级”民生实事项目落地。各街道根据实际,将儿童友好型城市项目作为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并以街镇人大力量监督、推进项目工程。如滨江街道人大工委通过民主票选,将“打造1个15分钟儿童友好生活圈”纳入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并组织区人大代表、街道居民议事员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座谈征求代表、居民、儿童和学校老师的意见建议,共同探索儿童友好生活圈建设新路径。三是助推建立“在地化”政策体系。充分调研,在征求各级人大代表意见的前提下,谋划出台儿童司法保护、家庭教育等相关政策举措19项,出台全市首个儿童友好诉讼机制等。

区人大专委会助阵“精细化”普惠服务擦亮童享品牌

区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将全龄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全年工作重点,定期组织视察,结合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建议督办等工作,开展系列监督、视察活动。助推儿童需求搭建品牌矩阵,创新服务模式,营造共建共享浓厚氛围。一是助推构建儿童参与渠道。通过鹿城人大“e系列”场景应用,构建从儿童需求表达到建议落实的全流程,成立社区、学校、公园儿童观察团、儿童志愿队60余个,在杨府山公园等3个试点落地全市首批“小小园长工作室”,开展活动200场。二是助推构建儿童成长护航体系。通过省、市、区、街镇级民生实事督办,从医疗、交通安全、社会实践等方面入手,提炼全市首批儿童友好药房,全市首条“红领巾”微公交品牌专线、“彩色”斑马线,全市首个儿童公益实习基地等首创经验16条,为儿童友好城市贡献“鹿城实践”。三是助推构建服务宣传矩阵。通过代表建议督办,紧盯儿童全成长周期,大力开展“智慧托幼”“双减”“家育互晓”等服务活动,创新“鹿友友”“鹿好好”IP,开展“一鹿童行”等服务宣传活动1000余场,覆盖儿童5万人次。

区人大代表助力“适儿化”改造提升构建幸福场景

通过街道人大工委,各级人大代表广泛搜集居民、儿童建议意见,从儿童视角征求温州市儿童观察团小朋友的意见建议,通过画笔获取需求,着力推进“试点”到“示范”的跨越提升。一是助推“主题改造”拓展学习阵地。区人大代表单胜斌作为一名教师,结合工作提出了鹿城区的西部双屿、丰门、藤桥、山福儿童友好城市设施的建设相对欠缺的问题,提出建议。区妇联、区教育局、各街道通力合作,在城市书房、学校等公共空间进行适儿化改造,打造宇宙空间、童话故事、经典诗画等主题场景,新建校内文学馆、博物馆,全面改善儿童学习、生活环境,“一书房一主题”打造10家儿童友好主题书房,创成儿童友好试点学校五星级2个、四星级1个,双屿城市书房为全市首个儿童友好书房。二是助推“服务融合”驱动设施完善。区人大代表陈珊珊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发现辖区内流动儿童占比高,辖区内缺少儿童服务基础,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故提出增加儿童服务区域的建议。区妇联、区卫健局等部门通过努力,将儿童医疗、公共文化、家庭教育等成长服务纳入社区服务“末梢”,全年开展儿童医疗、亲子阅读、托管等活动800余场。洪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市儿童友好推进会上作典型展示,鹿城列入省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试点区,并在省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三是助推“空间嵌入”优化玩乐空间。针对多位人大代表提出的社区的空间供给无法满足儿童实际需求,儿童的需求、建议易被忽视等问题,提出加快儿童友好元素在公共空间全覆盖的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多部门协作,将儿童友好与“共享社·幸福里”同谋划,整合社区闲置空间、小规模绿地、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在200个小区打造集玩乐、阅览等功能的室外“童趣乐吧”和室内“幸福学堂”。新增10个儿童主题公园,打造全市首座“体育+儿童”综合体,累计开展1000余场儿童实践服务活动。

接下来,鹿城区人大常委会将持续助力深化“全域全员”工作格局,助推打造儿童友好品牌项目,努力为温州打造国家儿童友好示范城市贡献更多人大力量。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