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邦文 (安徽)
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加强人大监督,紧盯市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目标任务,连续六年对承担任务的政府工作部门开展年初问安排、年中问进度、年底问结果的“三问”工作监督,有力促进了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正确监督讲政治
滁州市人大常委会自觉将人大工作置于市委领导之下,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监督工作的全过程。市人大常委会的年度工作要点、“三问”工作监督计划等重点工作及重要会议、重大活动、重大决定事项,及时主动向市委请示汇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市委工作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保证与市委同心同向发力。
紧紧围绕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5688”奋斗目标和“五五”愿景宏伟蓝图,进一步强化“三问”工作监督,及时对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任务举措跟进调整、细化完善。年初及时印发《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要点》《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主要工作和活动分月安排表》,明确任务和责任。自觉服从市委决策部署,主动参与事关全市发展大局的“双招双引”、八大产业链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点工作,有效发挥人大法治强保障、监督促落实的重要作用。
对每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涉及教育、卫生、拆迁、交通出行、老旧小区改造等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以及学位、床位、车位、厕位、墓位等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不仅广大群众和人大代表关注,常委会组成人员更是紧盯不放,统筹运用法定的监督方式,打好监督“组合拳”,保证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有效监督助发展
每年年初,根据市委决策部署和市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各部门对全市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落实举措,拟定全年工作安排计划报市人大进行对接,由市人大把脉问诊,提出意见并要求做到:标杆要高,责任要清,措施要实,督促各部门切实把责任扛起来。
每季度由市人大和市政府联合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听取政府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集中视察调研、持证走访调研、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反映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政府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市人大通过开展执法检查、履职点评、询问和质询、审计监督等监督方式,跟踪问题整改,督促政府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补短板、强弱项,把差距补起来。
政府各部门通过向市人大报告年度工作、主要负责人述职、部门自评等方式,主动晒绩亮绩,要求用数字说话、用结果说话、用在全省的位次说话。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集中调研、专项审议等形式,对照政府各部门年初工作安排全面清点复盘。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实名制对政府各部门逐一评议,量化评分,评出30%优秀单位和10%重点监督单位。评议结果报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认,及时向市委报告、向市政府通报,同时反馈各部门并作为评先评优重要依据。
依法监督勇担当
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的范围、内容、方式、程序都是法定的,既是权力更是责任,是在党的领导下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最具权威和法律效力的监督。目前,滁州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滁州市人大常委会对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开展“三问”工作监督办法》并印发执行,逐步将这一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推动监督工作的法定程序日臻完善。
如果说“正确监督”是前进方向,“有效监督”是实现目标,那么“依法监督”就是行动途径。滁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敢于担当,选择了每年市人代会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作为监督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对政府各部门全链条、清单化、闭环式监督评议,各部门争先进位标杆拉高,干事创业热情高涨,接受人大监督意识明显增强,监督的实效得到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