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月 (黑龙江)
近年来,黑龙江省鹤岗市兴安区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立足实际、注重实效、创新驱动,在建好用活人大代表之家、人大代表联络站主阵地的同时,从拓阵地延触角、活形式丰内容、建机制求实效等方面入手,逐步探索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代表履职路径,让代表活动走新更走“心”。
拓阵地延触角
扩大履职半径
兴安区建设人大代表之家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8个,实现镇(街道)、村(社区)代表活动阵地全覆盖。今年,3个人大代表之家、4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被鹤岗市人大常委会评为全市示范性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此基础上,兴安区人大常委会立足“家站”自身特色,不断拓宽代表履职路,将代表履职触角延伸到基层最前沿、群众家门口。
创新社情民意“快车道”。依托微信等社交软件开通“社情民意直通车”,建立代表之家微信群、联络站微信群、选区选民微信群,让人大代表通过进选区微信群的方式,搭建人大代表和选民之间的“全天候连心桥”,促进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解决工作与接待选民时间冲突的问题,增加社情民意了解的渠道。
延伸建设“家门口”人大代表联系点。结合人大代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工作地点等因素合理布局,按照“15分钟选民圈”的原则,构建起了具有特色的“家-站-点”人大代表三级网络,实现了商圈、民圈全覆盖,为代表履职搭建了新平台。
构建立体联系一张网。推进人大代表之家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贯通联动模式,将人大代表融入网格管理,制作人大代表名片,开展“人大代表进网格”活动,组织代表发挥自身优势、专业特长,化身宣传员、调解员、志愿者,主动问需群众,开展爱心活动,让每个代表都在网格中找到归属地,充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活形式丰内容
激发履职活力
兴安区人大常委会将市、区人大代表划分成19个代表小组,15个混合编组,围绕区人大常委会和区“一府一委两院”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代表活动计划,有计划地组织代表视察、调研和执法检查,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深化能力作风建设“工作落实年”活动为载体,不断拓宽代表履职领域,创新代表活动形式,丰富代表履职内容,持续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拓宽代表履职领域。大力推行“代表+四必+代表之家”“代表+开放日+代表小组”双联系模式,积极组织开展代表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屯的“四进”活动,今年,组织代表围绕社区建设情况、教育“双减”情况、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情况等方面视察调研10次,切实将代表活动融入高质量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充实代表履职内容。在五级人大代表“学思想、回选区、访群众、办实事、建新功”集中履职月活动中,以“学思想读原著领学、回选区集中视察调研、访群众代表接待群众、办实事为群众纾难解困、建新功为转型发展建言”五个活动为载体,创新开展“人大代表接力云领学、履职尽责 ‘点’亮光芒、‘敲门’行动、田间地头传党音”等活动,丰富代表履职内容。
灵活代表履职方式。兴安区人大常委会各级人大代表结合自身工作特点,走进社区、村屯,开展“板凳宣讲”“走进村屯”“庭院宣讲”“走进田间地头”等特色宣讲活动,紧密结合选民感兴趣的事情和身边案例,与选民一起回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变化,帮助选民更好地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实质、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视察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兴安得到全面学习贯彻落实。
建机制求实效
彰显履职担当
“双联系”搭建履职桥梁。探索建立了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制定《兴安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的意见》《兴安区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工作制度》,密切人大代表与选民的联系,真实反映选民的愿望和要求,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充分发挥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贴心人。
考核评价激发履职活力。按照做到有计划、有记录,健全了民情日记或联系选民记录本、述职报告及“五个一”活动记录、学习记录等档案资料。并结合兴安区人大工作实际,制定了《兴安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履职考核暂行办法》,增强委员的履职意愿,积极发挥委员作用,以点带面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制定《兴安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履职登记制度》,对代表履行职责、参加代表活动等情况进行登记,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挂牌督办增添履职实效。聚焦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创新监督方式,将涉及民生的重点设施项目,制作代表建议重点项目概况公示牌,公开领衔代表姓名、承办单位、施工单位,明确办理时限,增强代表意见建议办理的透明性和承办单位办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引导选民广泛参与、代表全程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