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守正创新 全方位提升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 张 宇 朱自强 (河南)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代表主体地位,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动代表工作机制、载体和服务创新,着力提高代表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全方位提升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出台“抓总”的制度设计

为有效解决当前人大代表工作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等问题,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立足长远建设目标,注重顶层设计,组成工作专班,深入基层进行多次专题调研,出台《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先后征求常委会领导,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办事机构,“一府一委两院”及有关部门,省辖市人大常委会和部分省、市、县人大代表的意见,收集意见建议130余条。意见站位人大工作全局,着眼全省各级人大工作的上下贯通和左右衔接,从加强对代表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代表思想政治和履职能力建设、深化人大常委会同代表联系、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质量、增强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活动实效、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履职服务保障机制7个方面进行规范和要求。意见围绕始终把代表工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围绕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到代表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既及时总结近年来各地人大在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又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改进举措,使全省上下服务保障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工作在加强统筹、完善机制、形成合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制度保障,把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以制度来引领和保障实践创新。特别是对探索建立开发区(试验区)、街道人大代表联席会议制度、提高代表工作信息化水平、建立代表建议多层次督办机制、提升代表小组活动组织化程度等实践探索方面提出了框架性指导。

拓展和深化联系代表工作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多渠道、多层面、多形式加强同代表的联系,扩大代表对立法、监督等工作的全面参与。

完善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2023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省人大代表的意见》,按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每人联系5名基层省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每人联系3名基层省人大代表,强调联系对象人选由代表工作机关按照选举单位和工作需要、便于联系的原则提出,对联系的内容、联系的方式、对所联系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和问题处理原则以及服务保障等事宜进行了详细明确。

完善主任、副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制度。2023年3月,主任会议通过《关于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接待代表日的安排意见》,每月安排一次,接待计划对接待时间、接待对象、接待主题、接待方式和相关保障事宜都进行了明确。接待主题提前告知代表,便于代表开展调研、收集意见。

改进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组织工作。加强总体动态把控,增加代表列席会议人次,明确常委会会议审议重要议题时,可以扩大列席代表范围,保证基层一线代表在任期内至少列席1次。结合常委会审议议题,规范由选工委精准邀请相关领域、提出相关议案建议以及参加有关调研活动的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相关事宜提前10至20天下发到代表手中。

扩大代表对专(工)委工作的参与。根据代表所属相关领域、相关专业组建8个专业代表组,对应8个专(工)委,建立专(工)委对口联系代表制度,各专门(工)委开展立法监督调研、代表建议督办、专题询问和预算审查监督等活动时,邀请对应相关领域代表参与,拓展了代表参与专门委员会工作的频度、广度和深度。各专(工)委员会在年初制定立法、监督等工作计划,在征求代表意愿后,一并作出统筹安排和明确。

为代表履职提供优质保障

扎实组织履职培训。2023年4月、5月,分两期在南阳南水北调精神教育基地和济源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基地培训初任代表和基层代表600余人,学习培训注重培训的对象、需求、内容、形式“四个精准”,提前筹划联系精选两个底蕴丰厚的教学场地展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必修课重点学习,精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怎样做好新时代人大代表等履职需要等内容展开,灵活采取理论讲授、现地教学、互动交流、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有效方式进行。

规范代表小组活动。代表小组活动意见对代表小组组建原则、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要求等提出了原则性要求,硬性规定每年至少开展2次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1天。对探索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代表小组提出指导性意见。

规范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为保障省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依法履职,规范代表活动经费的管理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及河南省实施办法和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参照全国人大代表活动经费管理使用的意见制定。意见主要明确经费来源、分类、使用范围、开支标准和报销管理等,为代表履职提供了经费保障。

建好代表活动“阵地堡垒”

提升“双联系”制度实效。推动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全天候”“零距离”,实行“代表亮身份”制度,运用代表二维码和代表联络站二维码,把代表身份亮到基层和选区;将街道居民议事会成员扩充为代表联络站接待员,与人大代表一起接待群众;采取“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接待+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强联系,代表联络站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接待活动。

健全协商机制。利用基层示范点这一有效平台,采取座谈交流、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方式,广泛征集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对立法、监督工作的建议,进行充分协商和论证,推动人大履职行权提质增效。加强立法协商,推进形成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代表联络站的“双联”工作格局。

推进基层治理。总结深化“代表进网格”的做法经验,使人大代表通过基层网格深入了解基层治理情况,加强分析研判,提出议案建议。桐柏县人大常委会探索实施“双员制”,在各代表联络站设立“民情联络员”和“政务帮办员”两支队伍,与人大代表共进网格,协同开展化解矛盾纠纷、为民排忧解难等工作。

加快数字化建设。省人大常委会探索建成省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和网上代表联络站,通过5G网络及数字人大管理平台,实现与实体代表联络站融合衔接、与示范点互联通,随时掌握各示范点的建设情况。代表可以通过手机App接受相关信息、通知和报名参加代表联络站活动,代表联络站还可相互补充,线下线上双向发力。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推动与党委、政府等信息系统衔接融合、信息共享。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