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龚亚明 (四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成为“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换届以来,四川省金堂县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平台搭建、活动组织、制度建设、措施保障四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代表机关”建设走深走实。
建强用好“家站”平台
让代表履职有阵地
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和为人民服务的主阵地,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金堂县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四川省“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平台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高质量建设代表“家站”,着力破解人大代表“想履职无组织、想活动无阵地、想作为无氛围”三道难题。一是网格型布局。按照“四规范三公开一特色”(四规范:规范标识标牌、规范运行机制、规范“一档四簿”、规范建议办理流程;三公开:公开代表信息、公开活动计划、公开履职情况;一特色:建设运行各有地域特色)的标准,充分发挥考核评优“指挥棒”作用,提档升级“人大代表之家”16个。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党群服务中心互联融通,延伸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61个,密切代表与群众的联系,推动代表与群众打成一片。二是混合式编组。按照就近就地、结构合理、规模适度的原则,以县、镇两级人大代表为主体,邀请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参加,五级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就近划片,进“家”入“站”,轮流接访“听民声”、梳理意见“记台账”、宣传政策“解疑惑”,逐步构建起主动履职、为民解忧的生动局面。换届以来,依托代表“家站”平台,协调解决路灯安装、下水道堵塞等群众诉求百余件。三是常态化管理。定位“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五大功能,完善代表“家站”管理制度、工作办法,健全人大代表履职档案和代表活动登记簿、联系群众登记簿、代表述职登记簿、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登记簿等“一档四簿”,用晒“实绩”的方式倒逼代表履职,做到“家站常用、代表常来、实事常办”。
聚力实施代表行动
让代表履职有载体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重要取向,聚焦全县大事要事,聚焦群众“琐事”“急事”,结合地域特点,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实践活动持续深化。一是扎实开展“绿色低碳监督行”。紧扣“绿色低碳转型迈出新步伐”目标,向全体县人大代表发出倡议,组织代表开展绿色低碳“监督问效”“建言献策”活动35次,注重引导“链主”企业中的人大代表在强链补链中发挥积极作用,群策群力助推淮州新城建好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二是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体验行”。聚焦群众最关心关注、企业反映最强烈的政务服务事项,组织代表争当体验官,到县政务服务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智慧政务大厅等场所开展体验行动,为“金心办”政务服务品牌打造“把脉开方”,推动全县政务服务效能水平不断提升。推荐3名人大代表作为全县营商环境建设观察员,参与营商环境建设监督、评价、建言献策等活动。三是组织实施“乡村振兴助力行”。紧扣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鼓励和引导代表立足岗位特点和独特优势,走访群众、走访企业,为群众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助推乡村全面振兴。活动开展以来,各级人大代表走访企业577家、群众11308人次,收集反映问题811个、帮助解决问题658个、提出建议763条。
认真落实制度机制
让代表履职有遵循
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推进人大工作规范化、代表履职法治化。一是双联结对“心贴心”。在建立《关于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同人大代表联系、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主任会议成员接待人大代表、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等工作机制,不断深化人大代表对人大常委会、专委会各项工作的参与。自2022年以来,已召开代表座谈会11次,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75人次,代表直接参与各类视察调研等活动5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代表在人大工作中的“出场率”“贡献额”。二是督办测评“硬碰硬”。健全完善《人大代表建议意见督办实施办法》《人大代表建议意见办理工作测评实施办法》两项制度,采取“四督办+三测评”组合方式,开展人大代表建议重点督办、分类督办、抽件督办和联合督办,实行日常测评、集中测评和现场测评。2022年以来,代表提出的286件建议得到“真办理”“真落实”,《关于金堂县城防汛能力提升的建议》等12件代表建议得到重点督办,有力推动一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解决。三是小组活动“实打实”。出台《关于组建县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和开展代表专业小组活动的意见》,结合代表岗位特点、知识结构、居住状况,以专委会为单位,将全县237名人大代表划分为7个专业小组,规定每个代表小组“每年开展活动不少于2次”“每年至少形成1篇调研报告”。换届以来,各代表小组先后提出关于加快推进沱江团结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等建议50余件,形成《关于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等调研报告13篇,为党委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持续强化“三项措施”
让代表履职有保障
坚持把服务人大代表作为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的重要方面,促进人大代表在密切联系群众中更好发挥作用。一是讲好“代表故事”,展现代表“能为”风采。依托人大系统宣传平台,采取录播视频、刊登稿件等方式,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报道宣传代表履职事迹100余人次,协助成都电视台刊播《关注》栏目3期,在全社会树立代表良好形象,荣获全省宣传人大制度特等奖。二是注重履职激励,增强代表“愿为”动力。评选《关于加快推动老城区城市有机更新的建议》等优秀代表建议18件,通报表扬先进承办单位28个;坚持常态化问候代表,让代表生日有祝福、生病有慰问、难时有帮扶、变故有探访,用真心真情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三是加强培训赋能,提升代表“善为”本领。统筹代表初任学习、履职学习、专题学习三个阶段,按照分领域、分行业、分专题的原则,邀请专家教授“传道授业”,安排连任代表“传经送宝”,对标先进“见贤思齐”。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代表培训2000余人次。坚持寄送报刊资料与编印《履职参阅》“双管齐下”,进一步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增强代表角色意识、提升代表履职水平。
(作者系四川省金堂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