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 燕 (广西)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就是最大的政绩”理念,坚持把党建与人大工作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履职先锋·活力人大”党建品牌,鼓励代表中的中共党员和人大系统干部在履职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人大工作实绩检验党建工作成效,为推动柳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理论武装
激活奋进争先“动力源”
柳城县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支部”三级党建工作机制,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议题和必修课,以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主任会议、常委会会议、代表联络工作站、机关集中学习以及代表学习培训相配套,实现理论学习全覆盖,不断厚植人大队伍的理论根基。开设“人大讲堂”,由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成员轮流讲课,组织集中研讨、实地参观、情景教学,不断激发党员干部、人大代表奋勇争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党建水平
点燃提质增效“新引擎”
柳城县人大常委会坚持将党建工作和人大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推动党建工作和人大工作深度融合、高度契合,实现双提升,点燃了人大工作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扎实推进“五基三化”提升年活动,推动机关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深入实施“党建引领·素质提升工程”,持续为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充电蓄能。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树牢“精品意识”,要求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在视察调研走深走实,意见建议精准有效,监督问效到位有力上下功夫。2022年以来,锚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就教育资源集聚、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等工作开展专项调研,推动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得到县委的高度肯定,展现了人大作为。
创新“行动支部+”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工程,也是人大义不容辞的责任。柳城县人大常委会创新党建方式,把功能型支部和实体型支部相结合,建立“行动支部”,由常委会党组统一指挥,以“行动支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激活了基层的红色细胞,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彰显了人大的担当。
“行动支部+‘乡村振兴·代表先行’主题实践活动”,展现人大党建工作的高度。以“4+12+1+1”模式开展的“乡村振兴·代表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是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为确保活动实效,常委会在4支县级服务队和12支乡镇级服务分队建立“行动支部”,压实支部责任。主题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行动支部根据县委的中心工作部署和群众需求,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和农民富,组织各乡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行动支部+人大代表联络站”,展现人大党建工作的广度。人大代表联络站覆盖了全县的行政村,与基层群众联系最密切,最接地气。常委会通过“行动支部+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模式,积极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议事平台,有效扩大了联络站“宣传站”“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大课堂”的功能。如,社冲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打造“盘龙夜话”议事平台,群众对乡村风貌改造的要求,入驻企业对政府部门“放管服”的意见建议等,都可以在“盘龙夜话”提出。通过“群众提、大家议、齐心干”,有效激发了群众投身乡村振兴的内心动力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旺盛生命力。
“行动支部+人大代表专业小组”,展现了人大党建工作的深度。锚定县委打造柳州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基地部署,组织人大代表专业小组为群众讲授麻竹、螺蛳等种养技术,同时鼓励代表中的能人带头示范,作为履职重要内容,形成乡村产业发展“一人带一群,一群带动一片”的局面。如,县人大代表洪龙金2022年制定建设10万棒木耳种植示范教学棚、培训农民1000人,扩大种植面积的计划。当年实现增加100人就业,带动6户脱贫户实现增收。通过打造“履职先锋·活力人大”党建品牌,进一步激发了党员代表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能力,推进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了人大工作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