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文强运
王保康,湖北省枣阳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琚湾镇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琚湾镇农技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真正内涵,彰显了一名新时代人大代表的风采。
勇为民发声
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王保康时刻想着“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民服务?”带着这样的疑问,他参加各种培训学习,重点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宪法、法律法规,学习如何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常规学习与重点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停地汲取“营养”,迫切地“充电”,努力掌握新知识,增强为民服务的真本领。
王保康参加镇人大和镇人大代表小组组织开展的各种代表活动,参加镇人大代表联络点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他认真接待到访群众,使群众有了温暖感、归属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能答复的当面答复,不能答复的做好登记,向上汇报交由相关部门办理。积极参加“聚焦乡村振兴”“聚力共同缔造”等主题实践活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做到活动前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中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视察;活动后认真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近年来,王保康先后参加人大代表活动30余次,还参加了“爱在金秋· 捐资助学”、年终困难慰问等活动。
为方便与群众沟通,王保康一方面定期走访,把群众当“亲戚”走,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另一方面,他还与选区的20名选民建立“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微信群”,实现了线上、线下全方位沟通、融合。他通过在微信群里发布政策信息、社会动态,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掌握群众真实想法。针对群众反映较为强烈、较为迫切的“急事”“难事”“愁事”,他勇于站出来,适时为民“发声”。闭会期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提出《关于加强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绿化苗木管理的建议》,针对2022年琚湾镇农业生产遭遇几十年一遇的极端高温干旱天气,他提出《关于集中力量抗灾的建议》,均得到镇政府领导的重视,及时解决了群众眼中的“大事”“要事”。针对部分乡改单位退休人员反映退休待遇和事业单位同类人低30%的问题,在枣阳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王保康提出《关于落实乡改单位退休人员待遇的建议》,现已转交市人社部门办理。
乐为民“撑伞”
多年来,王保康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2023年,他组织开展粮食生产、果树栽培、畜禽养殖培训班4期,培训高素质农民240人次;他依托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在琚湾镇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5个,辐射带动700户农户运用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丰产增收;他重点推广运用水稻测深施肥技术、小麦和玉米病虫害飞防技术、水稻集中育秧机插技术、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实现节本增效500余万元。
2023年12月下旬,在枣阳市九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展分组讨论时,王保康发言:“过去的一年,琚湾镇在农技部门的主导下,共落实水稻面积6666.7公顷、小麦面积9333.3公顷、玉米等杂粮面积4000公顷,确保了琚湾这个农业大镇基本大盘稳定,既保证了全镇8万群众的粮袋子稳步增长,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
30多年的基层农技工作经历,王保康一心为民的初衷依然不改,他将倍加珍惜有限的工作时间,从点滴小事做起,全身心地投入为民服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