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红平 (湖北)
元宵节,最温馨的莫过于家人围坐桌前,享受那一锅热气腾腾的月半团子。正月十五,我们家乡俗称“月半”,一家人在一起,磨粉、拌馅、烙粉、包团、上蒸、品尝,其乐融融。正月十五过月半,也是春节的最后团聚,令人格外珍惜,月半团子也就更加有滋有味。
家乡湖北,素有“鱼米水乡”的美誉,米粉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大米经过一道道精细的工序,才有了那口感滑嫩的米粉。磨粉之前,米要淘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太阳下晾晒,直至米粒晶莹剔透。随着磨盘一圈圈转动,白花花的米粉越磨越细,令人心动。
团子的馅料更是用心至极。红萝卜、五花腊肉和香干子,都是家乡的特产。腊肉经过烟熏火燎,承载着满满的烟火味道。红萝卜则是在霜降之后收获,更加甜脆可口。这些食材在锅里翻炒,仿佛是一场盛大的集会,热闹非凡。炒至香味四溢,便可出锅备用。
做月半团子时,要先将米粉放入锅中小火干炒,直至散发出米香。这个过程需要非常小心,火候稍有不当,会影响口感。炒好的米粉加入热水搅拌均匀,趁热捏成一个个小剂子,慢慢转压出一个圆形小窝,将馅料放入其中后,便开始收口,直至形成一个圆滚滚的小雪球。这时的月半团子已初具雏形。
待月半团子上蒸锅后,便进入了最后的阶段。约二十分钟后,当腊肉的香味弥漫整个厨房时,月半团子便大功告成了。刚出锅的月半团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那是麦香、腊肉香和红萝卜香的综合体。那馅料的味道与米粉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
若说蒸煮吃的是月半团子的原味,那么油煎便是另一种风味了。放入油锅中的月半团子,瞬间便被热油紧紧包裹。待其变得金黄酥脆,便可出锅。咬上一口,外酥内软,鲜香可口。
元宵节这天,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家家户户都会做上一些月半团子。这种小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对于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而那热气腾腾的月半团子,便是他们心中最深的思乡之情。
如今的我虽然身处异乡,但每逢元宵节我总会尝试做一些月半团子来解解馋。也许手法不如家乡人纯熟,但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却一样浓烈。因为我知道,无论身在何处,那份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永远不会改变。而那美味的月半团子,也将永远伴随着我,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