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基础和先导靠教育。新的一年,如何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如何以教育之强为中国之强注入蓬勃动力?参加全国人代会的代表们就如何答好教育强国这一“时代考题”建言献策。
加快构建政校企创新联合体
今年全国人代会,韩旭代表带来了一份关于推动政校企合作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他建议,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建立创新要素流动汇聚机制,加快构建政校企创新联合体,强化创新科研驱动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韩旭代表认为,政校企合作不是简单地将政府、企业和高校捆绑在一起,而是需要整合优势创新资源,支持创新联合体组建与发展,创新科研组织模式。
具体来说,要统筹协调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科技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开展跨区域合作。探索建设新型融合组织,打造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创新联合体,提升联合体综合竞争力,为构建科技创新联合体提供坚实保障。
“政府要发挥好引导和组织管理作用,打造有组织科研的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协同创新,提升行业或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韩旭代表说,高校和企业应当根据科研需求、技术需求、创新需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要立足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复合型人才。”韩旭代表建议,创新联合体根据地方产业特色和产业优势,重点围绕创新能力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工作,加强在人才、科技、项目上的深度协作和精准合作,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车文荃:
强化高校院所原始创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教授车文荃指出,创新型中小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对创新成果直接向新质生产力转化、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科技型中小企业还面临企业科技创新应用水平不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企业创新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
对此,车文荃表示,要强化转化应用,加大高质量源头创新供给。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专精特新企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重点产业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强化高校院所原始创新,将科研工作与产业和企业应用牵引对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行业企业聚焦高频急难问题、共性技术攻关、数智化转型开发场景。
“此外,还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赋能产业应用升级。”车文荃指出,要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有组织推进国家战略项目研发;鼓励和引导企业提出“真需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动拿出“好办法”,最终做出“硬产品”。探索产业链联合攻关的体制机制,构建全产业链集群攻关体系,在重点产业链科技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加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前沿科技创新性研究,赋能产业颠覆性升级。
全国人大代表贾亮:
吸引更多企业高技能人才投身职业教育
“现在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还是缺乏高水平、高技能的生产实训教师,这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所以我希望能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高技能人才投身职业教育。”今年全国人代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阜阳技师学院汽车工程系副主任贾亮接受采访时说。
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
如何建设一批高素质工学一体化教师队伍?贾亮建议,引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担任专职、兼职、外聘三种类型的实习指导教师,有职业技能等级要求的岗位可以适当降低学历要求,或不再设置学历要求;以技能操作或技能指导履行职责任务的岗位,要破除学历、教师资格证书等要求。
贾亮还建议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实习、参观交流等方式,让教师深入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还要建立科学、公正、全面的职业教育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以激励教师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贾亮说。
全国人大代表杨登辉:
培养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教师杨登辉建议,“加快搭建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平台,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急需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杨登辉代表调研发现,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看,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总量和质量仍显不足。在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服务行业,‘一技难求’的现象依然比较普遍,存在总体规模不大、领军人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培养转型升级所需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需要融入高等教育体系,让更多技校生也能进入优质大学。”杨登辉代表建议,要为不同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的成长平台,让每所学校都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杨登辉代表还建议,切实保证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及合理使用。“企业有义务培养好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他说,“各级财政部门、人社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情况的监督,并将此情况与企业申请用地、用能及开展评先评优等挂钩,引导企业落实职工培训,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培训任务。”
(本报综合)
图①:在成渝地区职业教育活动周办学成果展上,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研发的舞蹈机器人在现场演示。 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图②:高校科研人员在上海光机所材料实验室内观察实验材料。
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图③:在甘肃省兰州新区科教园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的学生进行操作课程。 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