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实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把“四下基层”制度 落实到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 余文华 (湖北)

“四下基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创举,是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写照,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具体实践,对人大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笔者结合湖北省仙桃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加强人大制度理论宣传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下基层

理论宣讲工作是推动党的理论和政策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方法,只有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更好地让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原汁原味得以贯彻落实。一方面,人大常委会要深化新时代人大制度理论学习,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刻领会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核心要义,提高履职能力和本领,增强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另一方面,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干部要自觉担当起人大制度理论宣讲员职责和使命,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等内容加强宣讲,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特点、优势、功效、原则等讲清楚、讲明白,把人大是什么、人大干什么讲清楚、讲明白,让人大制度的优越性更加深入人心。

聚焦中心大局领题破题

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

就人大而言,调查研究是人大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每一位人大工作者的基本功和必修课,是人大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抓实抓细。一要围绕中心大局。紧扣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强县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大主题”,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联系的镇办、村(社区),“小切口”发现和掌握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的“活”情况、真问题,解剖好麻雀。二要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无论是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还是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最重要、最根本的还是要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调查研究要把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实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要做好转化文章。成果转化应用是调研工作的最终归宿。一篇调研成果蕴含着调研人员很多心思和心血,只有把调研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行权和自身建设提供服务,才能彰显调研工作初心,才能发挥调研工作的作用。

用情搭好群众“连心桥”

推动信访接待下基层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汇集地,蕴含着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执政为民、履职为民的热切期盼。人大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人大工作很大程度上讲就是群众工作,做好群众接待是人大工作的题中之义、应尽之责。近两年来,仙桃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建成代表之家20个、代表联络站84个,各级人大代表以“家站”为阵地,开展代表活动,面对面接待群众,零距离倾听群众呼声,实打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诉求。下一步,要结合人大“两个联系”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代表联系群众的形式,做实代表到“家站”下沉工作,更好推动“群众问题”变为“代表问效”。一是推动代表“家内”下沉。以全市20个代表之家为依托,组织代表积极参加工作评议、建议办理沟通(反馈)会、“代表议政日”等活动,打造联系代表、服务代表的阵地,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二是推动代表“站内”下沉。以全市84个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固定联系5名市人大代表,436名市人大代表每人固定联系一定数量的选民,定时走访联络,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架起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

聚力办好代表建议

推动现场办公下基层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九进寿宁”“三进下党”“七下晋江”,深入现场集中“会诊”,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体现了务实担当的作风,诠释了躬身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学习。代表建议是人大代表提出的“民生诉求”,如何办好代表建议、答好民生考卷?必须践行好“现场办公下基层”这一工作方法。首要任务是与代表见面,弄清楚代表建议的“来龙去脉”,此外办理过程中还要及时向代表通报进展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建议办好、把实事做实。然而实践中,极少数办理单位搞“文来文往”“纸上办理”,个别单位甚至从头到尾没有和代表见过面,这样损害的是办理单位的公信力,伤害的是代表和群众的心。下一步,仙桃市人大常委会将加大对议案建议办理的监督力度,强化督办措施,组织代表通过视察、工作评议等方式,对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开展“滚动”监督,重点对B类、C类建议开展“回头看”,推动建议办理工作由“事事有答复”向“件件有成效”转变,切实增强代表和群众对建议办理的获得感。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