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民间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蝉鸣半夏漏宵长

■ 王同举 (广东)

夏至时节,处处起蝉鸣,遍地听蛙鼓,林木苍翠,瓜果飘香,山清水秀,天高云淡,天地间一片澄明。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是一年之中昼最长、夜最短的日子。时令到了夏至,大地突然有了一种蓬勃浩荡的感觉,一片生机盎然。草木褪去青涩,披上了一层浓郁的绿,葱茏葳蕤。雨水变得随性起来,毫无征兆,没了章法,或倾盆而至,连绵不断;或点点滴滴,潦草收场。池塘里,红荷初绽,亭亭玉立,清香袅袅;荷叶如盖,交互重叠,撑起一片清凉的天空;蜻蜓在莲叶间翩跹起舞,身姿曼妙。林间,几只鸟儿在枝头腾挪跳跃,不时发出几声鸣叫,婉转清脆。一只知了从睡梦中醒来,开始了它一天的歌唱,附近几只知了也跟着应和起来,随后,数百只、数千只知了加入了这场大合唱,一时间,如滴水汇聚成河流般,蝉鸣铺天盖地而来,天地间变得喧闹起来。

待到暮色渐浓,月亮从山脊间探出头来,渐渐地攀上高空,洒下漫天清辉。月华如练,凉风习习,蛙鼓齐鸣,夏夜变得美妙而生动起来。

夏至前后,各种果子迅速进入成熟期。“夏至食荔,一年无弊。”荔枝好像是专为夏至而生的。剥开一层薄薄的果皮,露出晶莹透亮的果肉,轻啖一口,甜蜜蜜的感觉一遍遍地冲击着味蕾,夏日的美好瞬间在舌尖绽放。栉风沐雨,经春历暑,桑椹由初生时的青绿变成耀眼的紫红,颗颗汁液饱满,摘一颗含在嘴里,细吮之下,一股清凉直透心底。“夏至到,杨梅熟,夏至杨梅满山红。”一树树杨梅化身丹青妙手,纷纷挥动手中的画笔,笔墨所至,红色晕染开来,满山红遍,诱惑着人们一趟一趟地往山里赶,留下一路欢声笑语。

夏至时节,光照充足,雨水殷勤,是庄稼拔节生长的大好时机,要趁好天时抢耕抢种。妇女们抡起锄头,把菜园里的土坷垃敲得细细碎碎的,挖出一个个小坑,将一粒粒饱满的豆子埋进去,掩实了,淋上粪肥。男人们扛了犁耙,绾起裤管走在泥泞里,把牛鞭儿甩得“叭叭”作响,驱赶着牛儿,把水田翻了又翻,耙了又耙。夏至的田野里,处处是忙碌的农人,他们穿蓑戴笠,犁地、插秧、点豆、锄草。这些在田间俯身劳作的身影,构成了夏日里最美的图画。

“吃了夏至面,一天长一线。”时值新麦上市,人们再忙也不忘用一碗夏至面来犒劳自己。人们纷纷从谷仓里扒出黄灿灿的麦粒,村头村尾响起了推碾拉磨的声音。用新麦加工制作出来的面条,劲道儿足,麦香浓郁。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夏至面,“呼哧呼哧”吃起来,吃得额头渗出汗珠子来,人也就立马有了精神气,走路更稳健了,似乎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儿。

夏至过后,便是小暑、大暑,气温逐渐攀升,即将进入挥汗如雨的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洒下汗水,必将收获希望。让我们在享受美好夏日的同时,不忘初心、努力耕耘。我们坚信,只要肯付出,人生的每一个梦想终究不会被辜负。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