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朱星玮 刘鸿雁
6月27日至28日,四川省第一次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备案审查联系点(以下简称“基层联系点”)工作交流会在广元市剑阁县召开,全省各基层联系点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并交流发言。会上,与会领导为各基层联系点颁发了标志牌。
“基层联系点已经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法治中国建设历史性地联系在一起。”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琳在会上说,“基层联系点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和监督领域的实践平台,也是广大基层群众表达立法和监督诉求的有效载体,有助于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立法听取民意“直通车”
在广元市昭化古镇,一排排小房子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仿佛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一个故事。进入古镇大门,沿着青石板路步步向前——昭化区基层联系点就在古镇最好的地段,在交织的人潮中“C位出道”。
联系点门口的展板,以“贯彻新时代法治思想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为题,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展板还详细介绍了联系点的概况、组织架构等。小柜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四川省人大常委会立法意见征集卷”“立法民意采集专卷” “广元市立法意见征集及反馈”等文件,薄薄的纸张承载着厚重的民意。
昭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贾小玲向实地调研的参会人员介绍:“平时,我们通过坝坝会、广播站、微信等渠道,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立法意见征求活动。同时用丰富、地道、鲜活的‘真材实料’,充分阐述法条背后原意,讲清立法目的,点明执法要点,让群众不仅看得到法规,更看得懂法规,让提出的立法建议和意见更贴合民意,更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联系点的基层属性,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立法听取民意的‘直通车’,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民意表达渠道。它打破了传统立法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使得基层群众的声音能够直接被国家立法机关听到。”彭琳说。
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黄智刚则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民意表达渠道,使得基层群众的声音能够直达立法机关。这些被采纳的意见建议不仅体现了基层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也彰显了立法联系点在立法机关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作用,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过程中的有力体现。”
立法与普法并轨而行
会上,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俊介绍了省人大在基层联系点建设上的十年成绩单:“2014年以来,先后分批设立了4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包括21个县(区)人大常委会、21个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2个基层人民法院,实现了21个市(州)全覆盖。此外,还设立了7个备案审查联系点,进一步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备案审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在翠云廊一棵棵参天古柏的掩映下,在基层联系点的红泥小屋外,“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板格外醒目,详细节录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让前来参观的人们从法律法规层面详细了解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性——基层联系点不仅有效发挥反映民情、倾听民意、汇聚民智的“立法直通车”作用,还成为普法的重要载体。
以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为例,作为省、市两级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武侯区法院最大程度发挥“基层法院+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叠加效应,在立法联系点的基础上,实现常态化普法宣传:建立常态化普法宣传机制,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编发《身边的法律》11期,创新引入漫画元素,以真实案例为指引,向来院办事群众免费发放,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用法。在“世界环境日”前夕,公开审理全省首例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同步网络直播,观看人数约40万,实现“审理一案,化解一片,教育一方”。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