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与时代同行 “昌”响民主法治新篇章

(上接第一版)

“电视网络问政是人大代表以问知政、以问督政、以问助政的新举措、新方式,是人大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呼图壁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王红说。

王红介绍,在每次呼图壁县人大代表电视网络问政活动开展前,县、乡人大代表借助“代表之家”等载体,深入乡村和街道社区,广泛听取民声征集民意,筛选群众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反映问题集中的事项作为问政的主要内容。问政活动中,组织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当场回答代表提问。

据悉,呼图壁县人大常委会自2021年起,已成功举办三期电视问政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县人大常委会对问题梳理汇总形成报告,报请县委研究。通过县委派单、政府部门接单办理及人大常委会跟踪监督,形成工作闭环。同时,建立跟踪问责制度,推动问题解决。目前,问政活动已助推63个民生问题得到解决,真正提升了人大代表依法监督的实效性。

在昌吉州,除了呼图壁县,玛纳斯县、木垒县、阜康市也在积极开展电视网络问政活动。据了解,2023年2月,昌吉州专门出台《关于开展人大代表电视网络问政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基层人大开展人大代表电视网络问政,进一步保障了人大代表有效履行监督权,推进人大代表电视网络问政工作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切实提升了监督实效。

让幸福无“微”不至

“以前这路边上都是杂草,现在不仅改造了院墙,修缮了水渠,而且人行道铺上了统一的花砖,整个村里看着漂亮多了。”玛纳斯县乐土驿镇白杨树庄村村民王康熙激动地说。

“这些改变还要得益于人大‘微实事’项目资金的支持。”玛纳斯县乐土驿镇人大主席臧泉龙介绍道,近五年来,乐土驿镇累计争取“微实事”项目资金200余万元,让项目资金成效最大化,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急事和难事。

小事不算小,在“实”不在“微”。2020年,昌吉州人大常委会为解决各级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收集到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县市设立“微实事”专项资金,制定出台《昌吉州“微实事”资金监督使用办法》,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原则,鼓励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基层调研、视察,依托“代表之家”开展“七带头”“十个一”活动,收集民意,解决民需。

自2020年开始,昌吉州各县市每年安排“微实事”专项资金200万元以上,共计投入7759余万元,推动解决“微实事”1082余件,推动人民当家作主更加具体、现实地落地落实。

除了人大代表“微实事”项目,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全疆率先制定《关于实施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党委领导、人大主导、代表票决、政府实施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全州县乡两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进一步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实现“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2023年以来,昌吉州人大常委会按照州党委的部署要求,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指导玛纳斯县、玛纳斯县9个乡镇、昌吉市3个乡镇、阜康市1个乡镇开展票决制工作试点,累计票决民生领域实事项目113个,总投资18.1亿元,实现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的升级版,拓展了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制度空间。”昌吉州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马江表示。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各级人大的职责使命,也是人大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昌吉州人大常委会将认真落实党委决策部署,抓好《关于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的实施意见》的落实,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着力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程序规范、制度健全、实施有力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昌吉实践’。”昌吉州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建新表示。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