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 子
一段时间来,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席卷餐饮界。年轻人喜欢的食品加入中药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重养生光环,因此大受欢迎,销售火爆。
中药跨界食品,凭何“出圈”?必须承认,当代很多年轻人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加之饮食作息不规律,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中医在养生防病方面很有优势。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这些融入了中药草本元素的网红食品,不仅承袭了中药的养生保健功效,还以新奇的形态和口感突破了年轻消费者对传统中药的刻板印象,“出圈”亦在情理之中。然而,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生机固然令人欣慰,但也要正视围绕中药餐饮的合理质疑。
首先,食补不能乱补。中药的专业性很强,每种食物的偏性不同,每个人的体质也存在诸多差异,适合的配方自然有所区分。正因此,商家想要在专业性和适配度、健康与味道之间做好平衡,确实存在不小的难度。其次,高昂定价是否合理。一个中药冰淇淋38元、一个中药面包52元,相较于同品类商品,打着养生标签的中药跨界食品显然价更高,部分消费者也只能“浅尝辄止”。因此,“中药餐饮是养生还是智商税”的争议声不绝于耳。
新赛道更需“心”守护。一方面,监管部门要主动作为,确保中药跨界食品的卫生、质量与安全。另一方面,商家也要做到诚信经营、创新发展,切忌让营销噱头伤了中医药的千年口碑。(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