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创新“三双”工作品牌 提升代表履职质效

■ 曾文生 (福建)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大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行权履职拓“双联”,建议办理抓“双高”,工作能力促“双强”,努力打造“三双”代表工作品牌并取得积极成效。

拓“双联”

激发代表更好行权履职

立足“全”“实”“优”,从平台建设、作用发挥及品牌打造着手,持续深化拓展“双联”工作。

聚焦全方位覆盖。推进代表联系群众平台建设,实现全区活动室(站)实体空间与网格空间全覆盖。从工作内容、工作规范、活动形式和保障机制上对活动室(站)进行规范,并积极探索建立行业专业化、多元化代表履职平台,夯实代表活动载体,不断打造更具特色、更富实效的代表活动新站点。辖区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全部编组到各活动室,区人大代表编组到各活动站,形成上下互动、层层互通的代表履职良好格局。

聚焦实体化运作。倡导广泛参与,通过丰富工作内容、优化工作方法,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合力。此外,紧扣区委服务企业工作要求,设立企服中心人大代表活动站,开设“人大代表直通车窗口”,共同推动解决企业人才引进、员工子女就学、税收减免等问题,不断释放代表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强磁力”。

聚焦品牌化打造。加强对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建设的指导,选树先进典型,努力打造代表联系群众工作“湖里品牌”。目前,全区已建成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站)68个,其中行业等特色站点4个。先后打造江头街道“三三履职格局”、湖里街道“四联”、殿前街道“殿(店)小二”等街道层级品牌。

抓“双高”

提高建议办理工作质效

紧扣“提”“交”“办”“评”4个环节,加强统筹谋划,完善制度机制。

首先是提出高质。制定《湖里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工作流程》,实行代表议案建议提报前置,加强对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统筹、协调与把关。同时,通过召开每年两会前的“主题吹风会”、会前视察等活动,帮助代表了解现行政策、区委工作重点、突出问题等,增强代表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其次是交办准确。在与区政府办充分协商基础上,确定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加强线下建档归类、落实办理责任。同时,强化省人大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的网上交办,实现接收、交办、办理、反馈全程信息化、规范化,增强建议办理工作的实效性和可追溯性。

再次是办理到位。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对议案及建议开展视察督办,各承办单位将代表议案建议办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综合科室总协调,业务科室细办理”的四级责任制,基本实现了“任务到人,责任到位”的建议办理工作格局。

最后是评价客观。坚持每年听取承办单位议案办理情况报告,组织对建议办理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各承办单位完善办理结果公开机制,主动向提建议代表、相关社区群众等说明建议办理情况,充分沟通解释,接受代表、群众的全面监督和客观评价。

促“双强”

提升代表工作能力水平

努力实现代表工作与区委中心工作“合拍”、与政府重点工作“合力”、与群众期盼愿望“合心”。

强主体,抓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在培训内容上突出精准实用。依据新时期人大工作要求,不断加强代表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武装,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代表法等法律知识培训,重点就如何联系选民、审议报告、提出和撰写议案建议等进行专题指导。在培训形式上突出灵活适用。每年年初拟定代表学习计划,定期邀请专家举办讲座或组织代表“走出去”,开展集中轮训,同时,鼓励和引导代表在日常工作中坚持自学,向群众学、向实践学。在培训成果转化上突出学以致用。

建机制,筑阵地,增强代表履职动力。畅通代表知情知政渠道。通过寄送刊物资料、组织政情通报会等方式,为代表履行职责打好基础。强化代表履职信息管理,健全代表全过程履职档案,在年终形成代表履职情况考核表,为代表履职监督管理提供有力抓手。聚焦区委重难点工作,组织部分市区代表深入调研、开展专题座谈,形成调研报告,不断丰富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

抓监管,重实效,强化代表履职使命感。一方面是加大对代表履职考评监督力度。建立实施代表履职考评制度,提醒代表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另一方面是探索建立代表退出机制。建立代表评价的奖惩制度和约束机制,加强代表履职登记、考核、评议等日常管理监督结果的实际运用。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