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山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询问,16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向省发展改革委等16位省政府部门负责人直言提问。
“我省能源结构偏煤、高碳的矛盾仍然突出,特别是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还低于全国6个百分点。影响我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原因是什么?未来一个时期,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举措有哪些?”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术平从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提出问题。
“根本原因在于偏重的产业结构、偏煤的能源结构还没有根本转过来,这也是我们推动绿色低碳转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办主任孙爱军表示,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三篇文章:第一是“增”,坚持供给和消纳并举,壮大新能源的规模;第二是“减”,通过先立后破,降低煤电消费;第三是优,调优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将集中力量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引领能源结构的深度调整,这是治本之道。”
“当前我省海洋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新兴产业体量偏小,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2023年海洋生物医药、高端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占比不足5%,拳头产品和领军企业不多。”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德平提问,“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经济发展质量方面,有关部门有什么考虑和具体举措?”
“海洋经济是山东独特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2023年全省海洋产业生产总值突破1.7万亿元,占全省GDP的18.5%,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二位。但是,我们在海洋经济方面有两个明显短板,比如,高端服务业发展不充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海洋经济的拉动力不够等。”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厅长赵晓晖说,接下来,将大力发展海洋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海洋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动能。
……
在16个问答互动中,询问人立足扎实的调研,以翔实的数据为支撑,抛出一个个“辛辣”问题;应询单位负责人不避短板,诚恳回应,并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工作举措。其中,如何推动各行各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备受关注。
到会听取意见的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张海波表示,“省政府将以此次专题询问为契机,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认真履职尽责,积极担当作为,进一步加强谋划、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取得新突破。”
(刘一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