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国良 (江苏)
在每年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各级人大代表都在忙“备课”,他们通过走访联系选民,了解社情民意后,在人代会上书面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议案建议组会梳理分类后交办,政府相关部门承办,并在规定的时限内书面答复。文来文往可能要好几个月,不利于代表建议办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代表建议的提出和办理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是注重会前沟通办。代表们在走访选民时,群众会反映一些情况,人大代表要通过“过滤”后,与相关部门进行直面沟通。事实上有些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考虑,甚至已有方案,或正在实施中。有些细微的事情,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解决。有的因政策、权限等因素不能解决的,或条件不成熟的建议,不提或缓提,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准确性。通过代表与选民的及时沟通,也使群众在第一时间掌握自己反映问题的处理情况。
二是抓住会中直面办。在大会期间,各部委办局的负责人都列席会议,大家都“碰面”,在一起参会和讨论,代表可以直接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商,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免得人大代表与相关部门多重联系,也免得承办部门往返跑,如此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讨论时,人大代表可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自己掌握的情况,请列席会议的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解答,互通情况,促进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提前解决。
三是紧要事项及时办。在每次的人代会上,人大代表要提出书面建议上百件,甚至数百件,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时间长,环节多,一般都要几个月。可以一改传统方式,从众多建议中挑选一些时效强、涉事急的建议及时办理。一方面可使承办单位尽快了解代表的真实意图,达到直面接触,真诚沟通,促进交流,增进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急事速办。按照代表建议办理规定和程序,在人代会召开后的3个月内,承办单位必须以书面形式答复代表。从代表建议提出、交办、沟通、答复、落实,是个漫长繁复的等待过程。现场办理可以急事立办,特事快办,是“及时雨”。再者,可以克服政府部门推诿拖沓的现象,形成雷厉风行的作风,提高办事效率。
四要平时关注经常办。人大代表都活跃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生活在选民中间,经常会听到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尤其是许多“微建议”。作为人大代表,能当面答复的可以当面答复,一时不能答复的,可以向群众讲清楚原因。可通过调研后,运用电话联系、上门沟通、闭会期间书面建议等方式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敦促建议落实和解决,并及时向选民反馈。如果等到召开人代会时再提,时间跨度太长,有些问题拖不得、等不得。只有平时多关注,多督促,多解决,才不会在大会期间集中提出。这种做法会增强代表履职意识,会提高选民对代表履职能力的肯定,也会促进提升承办部门的办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