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上一篇

写“活”人大工作 讲好人大故事

■ 王美健

一晃与人大结缘20多年了,闲暇时刻,独坐静思,脑海里不断回忆起自己与人大20多年的不解之缘,一张以时间为轴、事件为点,浓墨重彩的人大履职图浮现在眼前。一个个为民解难的立法案例,一个个为老百姓称道的监督故事,一个个凝聚群众心声的代表建议,一个个人大工作守正创新的滨州实践,鼓舞人心、令人难忘,犹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让人有种畅快淋漓之感,又好似一串串珍珠,镶嵌在记忆的长河里闪闪发光。我在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会从事综合文稿、新闻稿件撰写工作的这些年,在讲好人大故事方面有许多感悟,撷摘几段与读者分享。

一图胜千言。图片能够迅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新闻稿更加吸引眼球。近年来,我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代表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刊发的稿件,图片占比很重。每张照片背后,都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积极践行者和宣传者的身影,饱含着人大代表和人大工作者的砥砺奋进、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

2013年,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开通官方微博,对当时的地级市人大来讲,是非常“前卫”的事情。微博的开通成为当年人代会“热点”,期间引来众多代表、群众“线上+线下”围观,群众通过微博可以第一时间了解人代会的有关情况,不少群众还参与了线上留言。我负责人代会期间文电起草组的综合文稿、微博内容起草及发布等方面工作,对滨州人大微博“粉丝”线上提出的话题给予回复,进行互动。当看到滨州人大微博“粉丝”线下“围观”微博宣传栏时,我举起相机进行了抓拍,随着“咔嚓”一声响,一张活灵活现的图片将历史定格,《工人日报》等媒体在一版中心位置进行了刊登。为把人大故事讲得更“鲜活”,在刊登图片新闻的同时,我连夜起草文字新闻,撰写了《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微博助力人代会》新闻稿件,投稿不久,《中国人大》杂志就进行了刊登。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作出决定,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日期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滨州市人大常委会立即组织宪法知识、人大知识进校园活动,开展宪法、人大制度宣传,许多学生满脸兴奋地前来参与,没等入座,就好奇地向市人大的工作人员进行咨询,这一幕恰巧被我看到,于是抓拍到了工作人员给学生讲解宪法知识、人大知识的照片,并附上图片说明,很快在《人民日报》等媒体上刊发了。

图片新闻吸引力强,深度文章更“圈粉”。2016年,滨州市人大率先在市、县、乡三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推行电子表决,我立即跑到“源头”深挖素材后,悉心总结经验材料报上级参考,领导给予肯定批示。我撰写的《山东滨州实践给出的启示,电子表决系统该如何建设与应用》一文,内容涉及经验做法、建设中容易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这些问题的建议,在《人民代表报》等多个媒体刊发,多地人大官网转载,不仅为相邻省市人大提供了有益借鉴,而且把滨州市人大的故事“讲”到了全国。

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等内容,我撰写的《山东省滨州市人大:让民意体现在法规之中》《山东省滨州市人大:让代表联络站成为群众“幸福驿站”》等稿件相继登上《人民日报》。《山东省滨州市人大常委会:助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稿件登上新华网。《滨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地方立法驱散“心理雾霾”》《滨州市人大常委会:探索“1+6+2”工作模式审计整改有合力更有威力》等稿件登上全国人大官网。《滨州人大:代表集中进“站”听民生》等登上《中国人大》杂志。

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把“人大故事”讲得更迷人、更生动、更精彩,靠的不仅是文字,更重要的是智慧,练的不仅是文笔,更重要的是思维。文贵于精,一句话、一个字、一个标点,都要精确无误、经得起推敲。要像唐代诗人贾岛那样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很多文稿都是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形成最终定稿。在撰写文章时,不仅要深入思考,还要积极和身边的同事多交流。近日,在全国人大官网、《人民代表报》、财经头条等15家媒体刊发的《山东滨州:练就人大代表的“顺风耳”》,就是在与同事的交流中产生灵感,撰写完成的。

工作以来,我的作品先后受到国家、省级各类表彰57项,连续10多年获山东人大新闻奖,多次获得全省人大系统优秀调研论文评选一、二、三等奖,主持、参与多个国家、省级课题,数十篇文章受到上级领导批示。今后,我还要继续在人大这座新闻“富矿”中不停地深挖,讲好人大故事、写“活”人大工作,让人大新闻宣传声传四海、舆声嘹亮。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