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持续加大力度 创新方式方法 奋力谱写人大宣传工作新篇章

■ 周明文 (安徽)

宣传工作是新时代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和有机组成部分。安徽省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在职责定位、能力提升和服务保障三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人大工作全貌,努力实现人大宣传有文字、有声音,充分彰显人大工作的新作为、新气象。

紧扣职责定位

讲好“人大故事”

一是讲好“民主故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铜陵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讲好“民主故事”作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深入人心的重要举措,先后围绕“‘小切口’立法”“联网预算监督”“民生实事票决”等开展专题报道,用一个个丰富鲜活的人物和事例,生动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铜陵实践;制作宣传片,印制展览板,让人民群众直观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铜陵的发展历史,让“人大故事”更加生动具体、可感可触。

二是讲好“法治故事”。依法治国是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多方面的统一,与人大工作关系密切。为讲好地方法治故事,见证、记录地方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在市重点媒体开设“人大法治汇”专栏;围绕“‘小切口’立法侧记”“营商环境执法检查”“固废污染执法检查”等开展重点报道,为展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新时代人大风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讲好“代表故事”。人大工作的主体是代表。为扎实推进“关注民生促发展,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创设《代表之声》专刊畅通代表反映渠道;在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平台,开设“代表风采”专栏,通过音像采访、短视频推送、文字纪实等方式,立体化、多角度展示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

紧扣能力提升

不断增强“三力”

一是思考分析练“脑力”。“懂人大”是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准确理解和掌握人大制度的内涵和本质,进而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为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铜陵市人大常委会详细梳理了铜陵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发展历程,在查阅整理中不断加深对人大工作的理解。利用“机关大讲堂”活动,定期开展写作业务培训,提高机关信息员的撰写水平和能力。

二是扎根基层锻“脚力”。新闻采写首先是对真实事件的还原。为锻炼机关信息员“脚力”,宣传科每季度围绕法治、教育、医疗等领域,聚焦市委关注、市人大常委会关心的重点工作,发布约稿选题,要求机关信息员深入一线访代表听建议、访项目看发展、访民生看变化,探寻第一手的可靠题材,挖掘出鲜活的履职故事,创作出更多鲜活报道,全方位展示人大工作的新举措、新进展、新亮点。

三是勤写多练强“笔力”。强“笔力”要求人大宣传工作者以勤写、多写、善写、会写练就妙笔书写新时代人大工作。为克服写作惰性,每年制定宣传工作计划,将日常宣传工作和重点宣传任务细化至每个季度,明确委室,责任到人;为提高写作水平,举办“年轻干部上讲台”活动,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不断提高新闻写作水平。

紧盯服务保障

树牢“大宣传”理念

一是高位推动,谋篇布局打基础。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前提。常委会领导经常为做好人大宣传工作出课题、点思路、定任务,组织引导全市人大宣传信息员牢固树立“大宣传”理念;连续两年召开全市人大宣传信息工作座谈会,建立宣传信息工作计划、宣传信息计分办法等制度,实现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紧紧抓住“智慧人大”建设时机,整合利用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市电视台和日报社等资源,着力构建“文、视、声、网”覆盖广泛、立体高效的传播体系。

二是建强队伍,激发宣传新动力。为充分调动人大常委会机关各委室和县区人大工作积极性,将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出众、文字功底深厚、爱好新闻写作的同志纳入全市人大宣传信息员队伍体系,通过开展“年轻干部上讲台”等常态化业务培训活动,不断壮大工作队伍,凝聚工作合力,初步形成了“专兼结合、上下联动”的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网络。同时发挥好主流媒体作用,积极对接省人大“市县人大行”媒体集中采访活动,邀请中央驻皖和省级主流媒体记者来铜开展集中报道。

三是激励督导,营造良好氛围。建立健全业务培训、集中研讨、奖励激励、好新闻评选与新闻单位联系等一系列制度,做到定期有主题、一月一提醒、一季一通报、一年一奖励,真正把宣传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确保干到位、干出彩。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