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代红 (贵州)
贵州省福泉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深化拓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将人大代表履职与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引导代表发挥自身优势,深入群众纾困解难,认真履职服务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人大力量。
“+宣传” 发出履职好声音
福泉市各乡镇人大为及时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和法律法规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给群众,组织代表开展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深入村组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合医收缴、低保、特困人群补助、农业产业发展和技术指导等内容开展宣传,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营造“人人参与、全民支持”的浓厚氛围。
“+建言” 当好群众贴心人
福泉市人大常委会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联络站(室)”,搭建覆盖镇、村的社情民意收集网,发挥人大代表“联络员”作用,组织人大代表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项目一线等收集意见建议,及时将群众的心声和诉求传递上去,力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助力畅通基层治理“微”循环。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和接待走访选民制度,代表围绕“村庄规划建设、环境卫生整治、村庄绿化亮化、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分析研究,精心归纳梳理,为推进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产业” 示范引领添活力
福泉市人大常委会以助推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为导向,充分利用部分基层人大代表是乡村发展“能人”、产业发展“大户”的优势,通过“人大引领、合作社发力、群众共致富”联结模式,推动人大代表当好农业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福泉市凤山镇建立产业发展代表联络室,整合代表专业特长和优势资源,鼓励代表先行先试,在产业发展中切实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引领作用。产业代表联络室主任宋大宽创办蔬菜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引导群众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劳动力入股参与辣椒种植,解决了150余人就业,带动300余人增收。
“+文明” 共同发力树新风
福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扎实开展联系帮带困难群众,积极推进乡风文明,构建和谐村庄,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推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做实“加法”,转变群众观念。人大代表积极加入普法宣传和矛盾纠纷调解服务队,通过政策讲解、普及法律知识,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做好“减法”,坚决革除陋习。人大代表带头在村寨开展乡风文明进农家、村寨环境治理、规范农村建房等行动,遏制建房攀比等不良风气,引导群众改变陈规陋习,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做强“乘法”,弘扬良好家风。人大代表积极帮助各家各户制作家风家训,引领形成良好家风,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寨老”“好青年”等评选活动,用身边人说身边事,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