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 斌 (陕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陕西省太白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主动对标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任务要求,常学常悟明站位,常理常谋重实干,常作常为助提升,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贡献了人大力量。
坚持“三个强化”
汇聚人大力量
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主动融入大局,表率务实推进,凝聚起齐心协力促振兴的强大合力。一是强化政治站位,勇担振兴使命。深学细悟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乡村振兴等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明确人大使命,坚定信心决心。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任务,将其作为人大年度工作重点,精心谋划助力,做到党委的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二是强化代表意识,主动服务群众。扎实践行“双联系”制度,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主动察民情、听民声、聚民意,为民代言发声,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充分发挥代表根植群众、了解农村、经验丰富的优势,着眼群众急难愁盼,倾力解难办事,扎实践行“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三是强化务实作风,全面协同发力。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三个年”活动和党纪学习教育,倡导严谨务实高效作风。落实“四下基层”要求,紧盯农村环境治理、土坯房整治、征地拆迁安置等工作中的顽瘴痼疾,深入一线解难题抓推进。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县、镇人大围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村卫生室管理等开展“小切口”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3篇,提出各类建议40余条,营造了协同攻坚、务实推进的干事氛围。
坚持“三个聚焦”
突出监督重点
太白县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县乡村振兴关键要害,精选监督议题,刚性监督助力,彰显了人大责任和担当。一是聚焦全域旅游监督。紧扣全域旅游这一支柱产业,近三年来,先后对全县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全域旅游工作开展全方位视察,指出11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持续开展跟踪督促。今年,对近三年审议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督促落实审议意见10条,系统助推全域旅游提质增效。二是聚焦特色产业监督。紧盯“生态立县、特色富民”战略深做监督文章,围绕高山蔬菜、文化旅游、体育运动等九大产业链实地视察调研,摸清特色产业潜力和短板,提出深挖优质资源、强化政策保障、打造特色品牌、壮大产业链群4方面建议,全力助推特色产业培优做强。三是聚焦环境治理监督。紧随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安排,县镇人大先后组织专项视察8次,提出治脏乱、提品位、建机制、强保障等9方面意见建议,推进农村环境面貌整体跃升。
坚持“三个带头”
落实常态帮扶
太白县人大常委会对标“四个不摘”要求,带头高标准落实帮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包抓成效。一是带头落实帮扶责任。常委会班子成员积极落实包村联户责任,主动与监测户、脱贫户等帮扶难度较大的群众结对子,定期开展重点包抓走访。县人大常委会将包抓村248户群众逐户分配到机关干部名下,实行“一对一”分户精准帮扶,做到户户有人联,事事有人管。全县53个联络站采取选区划片包抓,由进站代表分片包户,夯实了代表联系帮扶责任。二是带头落实帮扶评估。将包村帮扶工作纳入常委会工作人员年终考核和代表履职考核,作为评先评优、评选“五好代表”的重要依据,重点考察包抓村、包联户产业就业收入、服务保障治理、环境面貌风气等转变情况,全力做深做实帮扶工作,真正将包抓措施转化为振兴成效。
坚持“三个结合”
激励代表作为
太白县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将代表工作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在服务助力中展现代表风采。一是结合进站履职,实抓为民服务。依托基层代表联络站,狠抓代表履职服务,将四级人大代表分编进站,建立代表为民办实事台账,细化各级人大代表服务事项,明确办事流程,制定为民办事积分管理办法,鼓励代表围绕振兴所需、治理所盼、群众所愿积极服务办事。联络站规范化建设以来,代表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860余件,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二是结合项目票决,严抓民意征集。坚持双线征集民生实事项目。县人大常委会包镇督导、镇人大积极组织、各联络站代表入户动员,引导群众大胆建言献策。县政府发动各镇、部门、站所进村入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综合项目意见精心筛选,逐级审核提交票决,实现政府所干与群众所盼精准衔接。三是结合“五好”评选,真抓表率引领。深入开展“五好代表”评选活动,鼓励代表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提升素质、带头引领、建言助力、律己表率、服务群众,涌现出了一批履职为民的先进典型。代表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林麝、冷水鱼等特色养殖,助力集体经济发展;盘活闲置资产发展庭院经济,带头创业致富探索形成“五民工作法”“小马扎坐下说”等基层治理经验,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