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致敬灵魂歌者

■ 丁晓梅 (上海)

二十多年前,刀郎凭着《2002年的第一场雪》正式出道,一下子就火遍了大江南北。那时,站在青春尾巴上的我,是一个十足的“刀迷”,刀郎的每首歌,我几乎都会哼唱。然而,爆红之后,流言蜚语也随之而来,自言“斗不过”的刀郎不争不辩不气馁,在巅峰时期退出公众视野,寄情山水,避世隐居,埋头默默做自己的音乐。

如今,韬光养晦多年的刀郎带着新旧作品“重出江湖”,成都、广州的演唱会引爆热潮,现场一片沸腾,再创顶流新高度。演唱会上刀郎数度泪洒现场,热烈的氛围仿佛能将人融化在音乐的海洋中。线上关注度也一路飙升,数千多万人驻足,同屏重温经典。演唱会上的刀郎没有华服包装,发福的身材,光头,一件黑色T恤,一条工装裤,简单朴素,纯真自然。没有豪华阵容的嘉宾,没有舌灿莲花的主持,没有眼花缭乱的伴舞,更没有业内大佬站台,也没有主流媒体的报道渲染。整个演唱会就像一道没有任何添加剂、配料非常干净的佳肴,难能可贵的原汁原味。

观众席上大部分是面带沧桑的中年“刀迷”,初听刀郎歌曲时还在读高三,如今已成“三高”之人。一首首老歌,搅动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纷繁的思绪,满满的回忆引发集体共鸣,如同赴一场青春的约会,他们流着泪动情地跟着齐声和唱,那种浩大的声势消融了胸中积郁已久的块垒。听着那些年轻时熟悉的歌曲,不禁感慨万千。这些备尝生活艰辛的中年人,肩负着培养下一代、赡养上一代的重任,度过了三年疫情一切停摆的无奈,经历过呕心沥血培养的高学历孩子却找不到就业门路的焦虑,现今还不得不面对曾节衣缩食置办的房产价格被腰斩的血淋淋的现实。中年人所有的不堪,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仿佛在刀郎的歌声里得以释放。唱歌的、听歌的哭了,场内的、场外的哭了。人们哭的不是歌,哭的是生活的酸楚与无能为力,哭的是登山越岭的艰难,哭的是颠沛流离的漂泊感,哭自己永失的青春与挚爱……歌词无一句提及青春,却句句唱的是青春,人们在歌里祭奠无法重来的人生。

刀郎的作品涉猎面很广,民谣、山歌、文学、宗教、神话、社会现实等。演唱会上,用古琴、二胡、箫、马头琴、唢呐等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加上他沙哑沧桑、浑厚苍凉的独特嗓音来演绎这些不同的风情的作品,尤为传神。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超高水平的听觉盛宴,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连外媒《纽约时报》头版上都盛赞刀郎的演唱会是代表中国真正音乐人的最高水平。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应该兼容并蓄,丰富多样,让每一种情绪都能得到慰藉,所有能够触动人真实情感的文化形式都值得推崇和敬佩。

刀郎的音乐是发自内心的心灵碰撞,是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对生活真诚的爱。让人情不自禁深深共情,感慨多年后与最纯真的自己短暂相逢,所以震撼人心。

刀郎复出后的爆火,正是对他实力的肯定。他是一个纯粹的音乐艺术家,“刀迷”们喜欢的不只是他的作品,更是他给予人们面对真实自我的勇气。他的歌,你读就是诗,你唱就是歌,你念就是过往,你品就是人生。致敬灵魂歌者,致敬逝去的青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