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海燕 (山西)
县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作为县级人大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人大经常性监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迈上新征程,县域经济发展加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对县级人大财经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根据开展工作的情况及总结的经验教训,就县级人大如何高效、正确、依法开展预算审查监督谈几点认识:
讲政治 常学习
确保监督的合法性
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是一个工作范围宽、联系部门广,与群众关心问题“零距离”的工作委员会,虽然不直接管理经济,但人大对政府财经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通过行使财政预算审查监督权对推进各部门依法行政、提高社会的监督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要做到政治上忠诚。政府工作重点在哪里,人大监督重点就在哪里。对国家对党要绝对忠诚,对手中权力要绝对敬畏,对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要绝对负责。要做到工作中知法。把学习作为第一要务,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新时代关于人大工作的新安排部署、新要求新任务。学习人大工作相关法律,要学精学细,学深学透,结合日常开展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学,在讨论试错中探究正确方法学,尤为重要的是从专业高度学习预算法,从专业角度要求自身。要做到知识上常新。对计划、预算进行审查,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总体安排清晰明了,对发改委项目库设立情况熟悉知晓,对财政预算编制依据的科学性、统筹性细研深究,对财税法规政策要常学常新。
勇创新 改思路
保障监督的实操性
县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每年要常规审查与政府经济发展相关的报告,结合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要给政府提出具体审查建议。政府相关报告所述内容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为了能做到正确监督,预算工委要紧跟时代要求,牢扣工作重点,探寻适合自身的工作方法。一是主动融入财政经济委员会,形成“1+1﹥2”的协作团队。预算工委作为报告初审方要与财政经济委员会形成良性互动,在审查报告时要一针见血,实事求是,提出的审议建议要合法合规,具有实操性和建设性。为财政经济委员会最终的报告夯实法律基础、群众基础。同时,财政经济委员会组成人员要结合平时工作经验积极为预算工委工作更加细化提供指导,提出建议,引领预算工委调整调查研究事项,精准选择执法检查对象,形成上下联动,互相督促的良好工作模式。二是优化预算工委人员配置,寻找预算工委智囊团队。预算工委专业性强,但系统化专业培训较少,可以将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专业知识培训融入审计知识、财政知识培训中,人员调整时尽量选派专业对口的人员。同时,组建兼职智囊团队,从县域相关工作人员中精通财经业务、审计专业知识、财政税务业务知识的业务骨干,从各领域基层人大代表中选择视野宽、履职积极性高、工作态度认真的代表,从离退休干部中选择有人民情怀、关心县级政务大事的干部,组建一支预算工委兼职智囊团队,参与平时调研,为预算工委高效工作助力。三是加大与基层人大代表的联系。预算工委工作过程中要加大与乡镇人大代表的联系,利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分阶段、定时间、收集归纳信息。及时倾听全县经济工作开展过程中群众的呼声,收集意见建议,针对反馈强烈的问题适时开展专项调研,形成高质量的建议意见。
齐发力 同步伐
打出监督的组合拳
县级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按部就班开展计划、预算审查,形成中规中矩的审查报告、决议,每年听取四个专项报告中的一项,程序意义更大一些。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建议:一是强化协同意识。发改委制定全年计划发展报告,政府编写有前瞻性的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部门为计划高效实施科学、合理、依法编制预算、规范调整预算,为全年政府工作安排顺利推进保驾护航。审计部门从专业角度对资金发放、使用规范化进行依法监督。实施主体与监督主体互相成就、互相保障,建立合作协同关系,实现监督信息共享,监督工作共促,监督成果共用,提升监督实效。二是重视事前监督。构建全过程监督体系,事前加强沟通联动,人代会后,对口单位开展工作联系会,将重点监督项目纳入项目库,紧跟县委各项工作开展进度,联合调研,从多个角度列出进度表,依照步骤逐步完成。三是形成工作闭环。经过事前介入制定计划,事中联合监督形成高质量建议,对其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按照整改任务清单梳理、督促,对重点问题实行督办,通过民意测评等监督办法,确保监督工作形成闭环,起到实效。
多公开 多倾听
保障监督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人大监督的基本属性,人民通过人大监督来保证国家机构按照人民意志运转,而预算工委监督内容又是群众关切的重中之重,涉及民生。一是开门征求意见。对于联合监督事项加大公开征求意见,公示监督事项,书写调研报告之前要充分征求代表意见。二是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真调研,调真研。杜绝调研表面文章,强化调研实效,对政府重大事项进展、财力投入较大项目进度进行公示公开,扩大监督知晓面,形成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