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晓东 (河南)
近年来,河南省延津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人大职责定位,聚焦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群众所思所盼所愿,以高效能监督助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人大监督工作新局面。
把准监督方向
着力提升监督“精度”
聚焦上级人大安排。在起草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时,将省市人大拟开展的重点监督议题列入县人大监督工作计划,并结合延津实际,不断丰富监督内容、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在上下联动上用实功、出实效。聚焦县委决策部署。聚焦县委全会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把事关改革发展大局的重要问题列为监督议题,确保县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人大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近年来,先后将县开发区企业经营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列入监督计划,有力助推重点工作高质量推进。聚焦增进民生福祉。在确定年度监督工作计划前,组织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深入开展走访调研,认真倾听代表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广泛收集社会普遍关注、反响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定为监督议题。近年来,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城区防汛、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民生实事,确保监督工作的连贯性。
完善监督机制
着力拓展监督“广度”
健全完善财政经济监督机制。一是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制度。2019年首次听取审议县政府2018年度国有资产情况报告,2022年换届后,为进一步强化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在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坚持每年听取国有资产管理综合报告、专项报告。二是建立政府债务监督制度。要求财政部门定期向人大报送全县债务动态,及时掌握政府债务管理实际情况及债务率、利息负担率、隐性债务的规模和结构、债务资金来源和去向等情况。三是建立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报告制度。每年年底听取审议县政府上一年度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报告,针对“普遍存在”“反复出现”“关注度高”等问题,由常委会预算工委牵头持续跟踪督办,督促整改到位。
健全完善部门预算审查监督机制。2017年,县人大建立部门预算审查监督机制,有效推动部门预算编制更加规范、执行更加高效。2022年换届后,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修订完善了部门预算审查监督办法,对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监督、决算审查监督等作出详细安排,对审查监督的具体范围、工作流程、问题反馈、落实办理等提出明确要求,有效促进审查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成立由人大、财政、审计等部门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大代表组成的审查监督组,每年对多个部门开展审查监督工作。
健全完善审议意见闭环机制。会前全面征集意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有关要求,在常委会会议召开10日前,将拟审议报告及《审议意见征集表》发放至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前收集意见,确保会议质量。会中认真分组记录。在会议分组审议时,安排专人记录讨论情况,分别整理汇总,形成问题清单,力求审议意见“原汁原味”。会后持续跟踪落实。及时将审议意见以书面形式印发县政府办,要求县政府督查部门严格督促检查,直至办理到位,并在下次常委会会议上报告整改落实情况,由常委会组成人员现场进行表决。
注重监督成效
着力突出监督“深度”
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在每次常委会会议上,邀请5名县人大代表全程列席,参与报告的审议讨论,并充分采纳代表的意见建议,作为起草审议意见的重要参考。在组织执法检查时,邀请相关领域的市县人大代表参与活动,在提供专业性检查意见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检查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
发挥意见建议整改促进作用。围绕听取审议专项报告、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工作,分别形成审议意见、视察意见、调研报告、执法检查报告,并印发“一府一委两院”贯彻落实。对每次视察、调研、检查发现的问题,要求承办单位及时研究、确定方案、明确责任,对能够立行立改的,承办单位要及时报送整改情况,对一些难以马上解决的,承办单位要继续完善整改措施,有计划、分步骤地推动问题解决。对每一项监督议题,都开展跟踪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形成监督闭环。
发挥代表联络站平台作用。以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为契机,在石婆固镇、王楼镇代表联络站设立5个专业代表小组,即农业、财经、文教卫生、公安司法和社会建设专业代表小组。驻站市县人大代表根据行业领域、专业特长、工作内容分别编入进组,每组明确一名组长,负责召集本组成员开展活动。代表小组分别对接县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联系相关职能部门,通过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反馈部门落实办理,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