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银 (山西)
最早接触“美”这个词,是在古诗里。很多隽永秀丽的诗句,好像“伊人”永远“在水一方”,美好的事物,总是与我们隔着千沟万壑,重重山河。
上大学的时候我开始学习摄影,在方寸的天地间去寻找藏在角落的美。我喜欢拍人像,因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容颜,不同的表情,以及不同的微笑弧度。我带着相机,极力地寻找我心目中“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
每次出去街拍前,我都会先在网络中搜索“人像摄影”,试图从别人的作品中寻找灵感。屏幕前跳出的都是标准的“美人”:瓜子脸、高鼻梁、白皮肤。这样的容颜让人感觉赏心悦目,毕竟这真的是死死“拿捏”了大部分人的审美啊!
再看看镜子里的我,我不免有些焦虑起来。略胖的小圆脸,配上昨天没有睡好的黑眼圈,跟网络上那些光鲜亮丽的人相比逊色太多。既然“拍不了”自己,那就去拍别人吧!我收拾好东西,加快了出门的脚步。
冬天的街道上冷冷清清的,大家都裹着大衣,吐着白气,缩着肩膀在路上穿梭。走着走着,我看到一位头上裹着围巾的阿姨在卖糖葫芦。她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痕迹,可明亮的眼神、温柔的笑意没有半点苍老。我悄悄地按下快门,为记录今天遇到的第一段美好。
回看这张照片时,我竟然被这位阿姨惊艳了,她清澈的眼神、毫不僵硬的笑意,像极了凋零冬日里傲立群芳的梅花。她握着糖葫芦的手有些粗糙,但与“美”一点也不相悖,反而散发着热腾腾的人间烟火气,让她美得不做作、不呆板。那一刻,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美,不在于外表的光鲜亮丽,而在于内心的纯真与善良以及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当我缓过神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平凡的人,也可以这么美啊!
后来,我去了云南的丽江,被“高原红”这种独特的美打动。我还去了内蒙古,发现英姿飒爽的女性那股与生活较劲儿的刚毅美。我还遇见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发现每种肤色都有自己的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美。我也不再焦虑自己身上那些不完美的“小缺点”了,这些反而构成了那个具体的、真实的我。
在寻找“美”的历程里,我逐渐读懂了《小王子》里的那句话:“有些东西是不能用眼睛看的,要用心去感受。”我终于明白,“美”不是局限于长相的“符号化”内容,它可以是一个眼神,可以是一个动作,可以跨越、超越年龄。我与“美”,其实只有咫尺之隔,因为它一直在我心中,等着我去感受、去发现、去获得。我开始懂得,生活并非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那颗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