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 上一版   
上一篇

廿念不忘

——我与人大二十年的不了情

■ 雷中蕙

20年于历史,是白驹过隙,是沧海一粟;于个人,却近乎生命周期的四分之一。有人说,35至55岁,是人的黄金时期,如果要做成什么事,几乎都在这段时光里。而恰恰在这黄金20年,我与人大不期而遇,廿念不忘。每每翻看历次人代会参会照片,都会激发我满满的回忆。从对人大知之甚少,到当选为人大代表,历任四届西湖区人大代表、两届南昌市人大代表,再到担任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似乎冥冥之中,很多事早已缘定。

忐忑初见 印刻初心

“各位代表,这是象山社区办公用房的效果图……”第一次当南浦代表团团长的我主持道。

2002年9月,我来到有着“豫章十景之南浦飞云”所在地的南昌市西湖区南浦街道任职。次年1月,我第一次以西湖区人大代表的身份出席了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被推选为南浦街办人大代表团团长。这是我第一次与人大正式有了交集。说心里话,对于如何做好代表团的工作,当时的我很茫然很忐忑,工作中遇到问题,就向其他有经验的人大代表请教。

2003年的南昌,社区建设刚刚起步,老旧社区办公用房极其缺乏,社区建设经费存在大量缺口。为了筹措建设经费,我拿着办公用房建设效果图,一家家拜访企业家代表,一次次研讨打造象山社区的方案与功能。代表们从最初的心存疑虑,到略有兴趣,再到纷纷响应,我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操碎了心。个中滋味,唯有自知。同年10月,象山社区党支部在南昌市社区党组织星级评定中荣获“四星级社区党组织”的光荣称号,并接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的视察,消息传到代表团,所有代表与有荣焉。

一个代表团想形成合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集体,组织者是关键。感恩代表们的信任推选,我当了5年的团长。这5年,我和人大代表一起成长一起进步,组织策划,建言献策,努力提升我们的履职能力,从一桩桩为群众解决的实事,到一件件代表意见建议的提出,无不印刻着一名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初心。

蝶变新生 突破成长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是西湖代表团的代表,下面就尽快出台南昌市养老服务业扶持政策提一个意见建议……”这是我第一次作为南昌市人大代表发言。

2007年9月,我调任至西湖区民政局工作。随着行政岗位的变迁,我与人大的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此时,我拥有了两种身份:作为区政府组成部门的负责人,我是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的承办者;作为市、区两级人大代表,我又是为百姓诉求奔走的代言人。承担着这两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干就是9年。

犹记得,作为承办单位的负责人,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得到满意回复时的如释重负,在区人大常委会述职时的压力,获评“区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承办单位一等奖时的激动;

犹记得,我作为市人大代表,一次次奋笔疾书提建议的伏案,一次次力约代表联名的穿梭,一次次联组讨论会上发言的紧张;

犹记得,听闻连续七次增加社区干部工资的欣喜,听闻连续出台南昌市养老服务业补贴办法的欣慰……

这9年,我亦渐渐学会在两种身份中自如切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当我手捧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奖牌及南昌市优秀人大代表奖杯时,只有我清楚地知道,光鲜的背后,是破茧重生的勇气,是蝶变新生的坚持,更是突破成长的满足。

执着探索 无愧奋进

时光如梭,飞云激荡。2016年10月,根据组织安排,我任职于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弹指一挥间,已历经6个年头。6年执着探索,6年无愧奋进,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从创刊《西湖人大》杂志的小试牛刀,到《年鉴》《公报》《调研文集》的牵头编撰,再到西湖人大历史档案馆的大胆尝试,有苦思冥想的痛苦,亦有茅塞顿开的喜悦。

从2017年人大代表建议督办的专题询问会,到2018年区人大、区政府班子的“述职评议”活动,再到2019年启动民生实事代表票决项目,无一不印证了法治思想在基层的进步,民本思想在基层的根植,探索、奋进,西湖人大一直没有停顿……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党史文献《苦难辉煌》一书中写道:做困难事,必有所成。

非常之年的2020,我们交出了非常之成绩。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疫情肆虐中所显示的制度优势,看到了立法监督的强劲保障,看到了西湖区人大代表爱心帮扶协会无数战“疫”的代表面孔……

这一年,我们在全市率先建立预算联网监督平台;开展人大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运行无纸化电子会议系统;打造西湖人大宪法教育馆和历史档案馆;建立代表建议办理第三方评估机制;获得江西省人大系统宣传工作县区第一名的殊荣……

换届之年的2021,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班子铮铮誓言犹在耳畔回响,我们打响了“幸福圆桌会,人民来作主”品牌;高位推动了辖区企业认亲、困难群众认助、文明创建认领之“代表三认”活动;推出了“五大行动”、23项具体举措助力聚焦“六个江西”建设,争当“四个表率”主题活动;推进了区政府重点项目建设督导机制……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许多场景远去而模糊,而执着探索、无悔奋进的精神却历久弥新。这6年,在国家民主法治化建设历史转折点关键时刻来到人大,融入人大,亲眼见证,亲身经历,这经历,弥足珍贵,刻入骨髓。

记得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眸西湖人大二十年之蝶变,最深的感悟是,这蝶变,是许许多多基层人大沧桑巨变的缩影,是源头活水注入的结果。这源头就是人大工作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就是人大工作始终保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就是各级党委对基层人大的持续关注,有了这个源头,基层人大必将有更大的创新动力和更丰富的创新内容,在传承接续中满载人民期待,不负人民重托,再创新的辉煌!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