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绘就宜居宜业宜创宜游幸福新画卷

——蒲江县人大常委会监督支持公园城市建设工作纪实

■ 本报通讯员 汪跃群

梁江公园跑友热汗淋漓,跑道与绿色植物相得益彰;妙音湖畔围炉煮茶,赏湖光山色,共叙冬韵年华……如今,行走在四川蒲江,总会有一些令人欣喜的新发现。这一蝶变的背后,是蒲江县人大常委会在县委领导下,寓支持于监督中结出的硕果,绘就成蒲江一幅幅生产生活生态相宜、自然经济人文相融的公园城市画卷。

坚持向“绿”履职

助推建立全域公园体系

近年来,蒲江县人大常委会以高质量履职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县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情况,建议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禀赋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园中建城、城中有园、推窗见绿、出门见园”为目标,科学统筹规划,将公园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抓手,不断推动科学谋划未来发展空间蓝图;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及公园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报告,持续擦亮生态底色,助推自然森林公园建设以及建立全域公园体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聚焦民主广泛

推动代表建议落地见效

人大代表的持续关注与积极建议,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蒲江县人代会期间,李奕岑、黎玉奇等人大代表先后提出“关于加快蒲江河两岸公园城市建设的建议”“关于打造魏了翁文化公园及鹤山书院纪念馆的建议”“关于进一步传承弘扬了翁文化的建议”等多件建议。

蒲江县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黎玉奇说:“为了使我们蒲江千年古县这块金字招牌得以使用和传承,我们要积极思考如何把千年古县这个‘古’字守好。”

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蒲江的公园城市建设开始逐步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进一步实现“从1到多”“从量到质”的转变。

世纪公园、河滨公园、梁江体育公园、了翁公园、西来郊野公园已建成开放,成为新晋热搜打卡地标。长秋山森林公园保护和建设项目正在实施中,完成寿眉路沿线风貌环境整治,新增生态林木32万平方米。全力打造公园城市示范街区,人均绿地面积超全市35%。“山水交织、城绿相融、田园成趣”的生态美景正在蒲江逐步呈现,不断丰富着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生活。

“原来这个地方就是一片荒地,现在政府利用起来建公园,在家门口有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晨练场地,走几分钟就能逛公园,真的很享受。”市民高奶奶对家门口的新公园赞不绝口。

强监督促发展

助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在助力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蒲江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核心,聚焦高质量发展,打好监督“组合拳”,助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先后开展县城片区、中德产业新城、成佳郊野总部、“一馆一基地”、天府农创园、大塘酒肆、城市有机更新、铁路物流港以及制造强县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调研监督,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成都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执法检查,持续助力推动公园城市产业、品质提升。

“清爽、整洁、有序、美观、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正在逐步显现,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吸引力。

田园生态商务区科大讯飞等入驻办公,累计实现税收4.6亿元;中德产业新城广定桥等8条道路桥梁通车,天府农创园建成“万果博览荟”集聚区,大塘酒肆盛塘大道等主干道路实现通车;全国首创人才高铁“10元通”优惠试点;建设路、福祥街等37条城市道路及背街小巷完成提升改造,22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完成;全域开展“五清四化”攻坚行动,持续打造“三美”样本……这样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场景在蒲江各处发生着。

蒲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自强表示,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始终与人民保持同心同向,守正创新、担当作为,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持续助力推动公园城市建设再提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为以美丽蒲江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