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熊哲文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人大常委会以创建省级人大代表“家室站点”示范点为抓手,坚持“建管用”并重,着力打通服务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人大代表为民服务水平。
在“建实”上聚力
人大代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鸠江区人大常委会聚力人大代表履职平台规范提升,坚持从客观资源条件出发,立足区情实际,在“有”的基础上,在“优”上做文章,硬件设施、内容建设、群众参与度都有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大代表“家室站点”,一站一品格局基本形成。
在推进步骤方面,采取“全面布局、重点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样板镇街的标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并在官陡街道玖都荟小区、二坝镇汾水村、汤沟镇前进村等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地新建人大代表联络站、群众联系点。在平台建设方面,聚焦平台硬件标准化、制度规范化、活动常态化、平台信息化要求,组织召开全区人大代表“家室站点”履职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观摩会,目前全区范围内共有各类履职平台63个,实现了全区三级人大代表就近就便进站入室履职。
“2024年7月,我们在玖都荟小区建成官陡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使用面积近300平方米,站内设有人大展示区、人大直播间、法治书吧咖吧、人大立法驿站、选民接待区等功能区,提供履职活动、办公联络、群众接待、宣传展示、法律咨询等多项服务。现在群众有困难、有问题找人大代表已经成为常态,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在逐步走进群众生活,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接受。”鸠江区官陡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冯润中介绍说。
在“用好”上发力
鸠江区人大常委会聚力深化拓展人大代表“家室站点”功能作用,着力完善台账管理、社情民意收集和群众意见诉求处理等工作机制。同时,进一步规范各类人大代表履职活动,让履职平台紧贴群众需求,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区人大代表沈凤鸣在官陡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时,了解到部分社区老年群体在精神文化方面有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沈凤鸣主动深入老年群体调研、分析研判,并在每月“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中提出《关于社区老有所学资源配置的建议》。3个月后建成的官陡街道观岚社区老有所学行动点和官陡街道老年教学点配备了书吧、乒乓球室、书画中心等活动场馆,用有温度、有质感的服务实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社区给了我们老年人一个日常休闲、学习、交流的场所,我们有了自己的社交圈,精神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提升,感受到了稳稳的幸福。”官陡街道观岚社区居民王大爷伸出大拇指,为人大代表点赞。
“你看看这议事长廊多好,以前我们反映问题要跑老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和人大代表面对面聊上了。”在小小的议事长廊里,一件件民生大小事被群众提出来,又被人大代表用心记在他们的履职本子上。在二坝镇民生实事项目征集阶段,镇人大代表王勇深入走访、收集信息,及时将群众诉求整理汇总,提出了将二坝老街菜市场升级改造纳入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建议。该建议得到落实,项目竣工后,惠及周边居民约4.5万人。
鸠江区人大常委会搭建起人大代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有效载体,通过一场场主题接待、一次次小组活动,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宏大叙事增添更多“烟火气”。
在“增效”上用力
鸠江区人大常委会不断探索人大代表“家室站点+”模式,撬动“小空间”,发挥“大作用”,汇聚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的多彩生动注脚。
官陡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设立“联络站+法官工作室”“联络站+检察官工作站”,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多渠道开展释法说理、纠纷调解、普法宣传等工作,将法治服务延伸到基层社会治理最末端。二坝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建成全市首个“数字人大”线上平台,建立覆盖全镇的人大代表联系网络,打造集信息互动、民意交办、资料查询、建议跟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数字化平台,以数字赋能推动人大代表“码上”履职。沈巷镇、汤沟镇人大精准对接代表所长、人大所能与群众所需,在特色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建立专业代表小组、代表服务团队,推动人大工作触角延伸到发展一线、延伸到群众身边。四褐山街道四湾社区群众联系点创新运用“人大代表+合伙人”机制,构建辖区单位共同参与、职能部门响应联动、“居民骨干”协同共进的工作格局,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新活力。
“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讲解的案例让我感觉到宪法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官陡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里,群众还在回味着精彩的宣讲内容。鸠江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宪法宣传活动,助力宪法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
“叔叔,您有什么法律问题需要向我们咨询吗?我们可以现场为您解答。”鸠江区人大常委会法律顾问团成员还在现场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针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电信诈骗、邻里纠纷、司法救助、婚姻家庭等热点问题,引导群众学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宣传基层立法联系点功能作用,邀请群众为基层立法工作建言献策,提高基层立法联系点知晓率和参与度,打通立法民意征集“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