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友斌 (山西)
有机会到江浙一带乡下去,发现差不多每家都会有自酿的黄酒。通常是农闲时酿造好,封坛埋在自家院子或者地窖里,等年节时才取出来喝。我一到江浙,便被空气中弥漫的那股甜甜的酒香迷住了。同样是酒,黄酒比白酒看起来更有一点诗意。李白诗中有:“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琥珀是什么颜色?黄色。可见唐朝时的美酒,应该就是黄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那么宋代应该还没有掌握蒸馏技术,生产不出高度酒。《水浒传》里武松喝的十五碗酒,更有可能也是低于二十度的黄酒。黄酒虽然下口顺,刚喝时感觉不明显,但后劲很足,过一会儿人就“蒙圈”了。
吟诗作赋,宜在酒后。曹操酒后横槊赋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更显英雄气概;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一篇《酒德颂》闻名天下;王绩一生嗜酒如命,被尊为“斗酒学士”,归隐后编撰了《酒经》《酒谱》各一卷,堪称酒界宗师;李白更是有酒仙之名,杜甫赞他:“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题书作画,也宜在酒后。《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醉酒挥毫而作,而酒醒时再写数十本,终不能及之;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挥毫落纸如云烟;被尊为画圣的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
光喝闷酒没趣,要行酒令才有意思。酒令分俗令和雅令。文人雅士常用诗联、猜字或猜谜等为令。若要把酒令玩出书卷味,得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典故对联……多多“装进肚子”,到时候才能左右逢源,转化到酒令中去。
我们这些世俗中人,常常行俗令。玩骰子、猜拳、大压小、棒子老虎鸡、石头剪刀布、拍七……名目繁多。猜拳,肯定要论输赢。年轻时气盛,太在乎一时的输赢了,偶尔输一次,必然耿耿于怀,好久不得排解。到了年龄渐长,慢慢不再把输赢这件事看得重要了。赢了不喜,输了也不恼。其实,琐碎人生,哪里有什么真正的输赢?赢了,是生活;输了,也是生活。坦然走好每一步,也就了无遗憾。
乡下人喝酒,有乡下人的玩法;城里人喝酒,有城里人的规矩。殷实者,山珍海味、美酒佳肴,品得开心舒适;小市民,一碟花生米,半斤二锅头,照样喝得津津有味。面对难缠的生活,不妨暂时在杯中找找乐趣,振作精神,再出发!